2021年3月16号下午1点,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周恩来传》和《钱学森传》开展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于资环楼146室开展,共有13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另外,张琪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前期,针对阅读的书籍将13位入党积极分子分为两组,其中有6位同学负责分享《周恩来传》,7位同学负责阅读《钱学森传》。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负责的章节汇报PPT,并分享心得体会。
分享会进行期间,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感悟体会分享了书籍内容,其他同学对其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交流。在整个互动的过程,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积极融入到此次的读书分享活动中,加强对两位伟人的深刻认知,端正个人思想,提高自身觉悟。
通过本次读书分享会,让我们明白了先辈们的救国之路艰难险阻,但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以及人民的幸福,他们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在各自的岗位上冲锋陷阵。从现在起,我们应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董明秋:周恩来先生一直身处中共的决策层,但没有因此陷入权利的争夺,而是用自己的能力,积极尽力辅助每一任领导人作出正确的决定,并一次次拯救党和军队于危难。面对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周恩来先生也积极思考,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思想,适应国情,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我也要像周恩来先生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陈思雨:周恩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家存亡的危机感。周恩来作为爱国运动组织者,不惧危难,即使多次经受逮捕和入狱的折磨,改变中国社会的初心也从未动摇。周恩来才干突出,他运用自己的文笔以及演说能力影响了众多优秀人才选择共产主义,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陈旧意识。周恩来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生活朴素,作风优良。他时刻将劳动人民牢记在心,为帮助劳动人民争取利益不辞辛苦。为改变国内现状,实现中国统一,他积极转变思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伟大的共产党人。
倪冰川:周恩来总理的坚定信念和特有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敬仰和爱戴,同时也深受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对个人的地位和待遇,周恩来从不计较,总是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从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忠心耿耿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即使遇到挫折时,他仍然坚守着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的人生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责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并带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责任弘扬正气,保持革命气节。我们要学习周恩来总理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向党向国,不畏惧艰难险阻,一路奋勇向前,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永远保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并坚持学习的态度,以周总理为榜样,坚守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无私无畏,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从不退缩。在逆境中沉着冷静,不屈不挠。
王睿:读完《周恩来传》,尤其是分析了最后这几个章节,我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更加立体了起来,“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是我对他的整体印象,我们要学习他的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作风,不要辜负周恩来等先辈们为我们创下的幸福环境。
韦政:在阅读完《钱学森传》5-8章后,我对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他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心系祖国的伟大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尽自己所能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徐玉璐:通过阅读钱学森传,使我受益匪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无比热爱,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钱学森一生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学生时代,他勤学精进,志在报国,树立了航空救国理想;留美期间,他潜心研攻,志在兴国,下决心学成返国服务;回国以后,他献身国防,志在强国,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严谨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客观要求。钱学森自学生时代起就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业。无论是留学阶段还是学成回国后,钱学森一直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敢于挑战权威。他一直坚持学术标准和科学规范,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并将这种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传授给年轻科技工作者和学术新秀,保持着一位杰出科学家崇高的学术操守和价值判断。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是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动力之源。钱学森以国忧为己忧,以国富为己任,以国强为己荣,他对祖国科技事业的投入,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毅然舍弃专业研究,投身祖国国防科技事业;他淡然面对荣誉地位,科学大师风范可见一斑;他始终关心科教事业,倾心谋划国家长远发展。
钱学森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新时代学生所应具备和学习的地方,对待学习和工作要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勤奋踏实,认真刻苦。要永远心系祖国,将国家的理想与我们个人的理想紧密联系一起。为身边人、身边事奉献我们的职责和爱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国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时代的学生青年要打好专业的知识基础,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投入到祖国建设的队伍中去打下坚实的基础,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新时代下,我们要基于自己的能力基础给予自己准确的定位,做好人生的规划,不惧将来,不畏现在,勇敢前行。
王越:通过《钱学森传》,我深刻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离不开钱学森们的伟大奋斗。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我们应该学习钱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不畏眼前的艰难困阻,勇敢的向复兴之路前行。虽然,钱学森等泰斗级人物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少数,但是其爱国之精神,工作之刻苦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力拼搏。
李梦晗:钱学森先生在美国也无时无刻关注着中国国情,一直抱有回国为国效力的决心。在各种努力之下,终于回国投身科学事业,为中国奉献自己,钱学森先生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前期,针对阅读的书籍将13位入党积极分子分为两组,其中有6位同学负责分享《周恩来传》,7位同学负责阅读《钱学森传》。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负责的章节汇报PPT,并分享心得体会。
分享会进行期间,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感悟体会分享了书籍内容,其他同学对其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交流。在整个互动的过程,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积极融入到此次的读书分享活动中,加强对两位伟人的深刻认知,端正个人思想,提高自身觉悟。
通过本次读书分享会,让我们明白了先辈们的救国之路艰难险阻,但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以及人民的幸福,他们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在各自的岗位上冲锋陷阵。从现在起,我们应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读书感悟分享
《周恩来传》
曹闪闪:周恩来总理对待事实,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的两面性。对事业,任劳任怨,始终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他人谦虚谨慎,和蔼可亲,而又平易近人。对生活,一切从简,朴实无华。周恩来总理一生的追求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作为积极分子的我们,未来的道路还很远很长,在漫漫长路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初心,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董明秋:周恩来先生一直身处中共的决策层,但没有因此陷入权利的争夺,而是用自己的能力,积极尽力辅助每一任领导人作出正确的决定,并一次次拯救党和军队于危难。面对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周恩来先生也积极思考,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思想,适应国情,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我也要像周恩来先生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陈思雨:周恩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家存亡的危机感。周恩来作为爱国运动组织者,不惧危难,即使多次经受逮捕和入狱的折磨,改变中国社会的初心也从未动摇。周恩来才干突出,他运用自己的文笔以及演说能力影响了众多优秀人才选择共产主义,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陈旧意识。周恩来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生活朴素,作风优良。他时刻将劳动人民牢记在心,为帮助劳动人民争取利益不辞辛苦。为改变国内现状,实现中国统一,他积极转变思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伟大的共产党人。
倪冰川:周恩来总理的坚定信念和特有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敬仰和爱戴,同时也深受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对个人的地位和待遇,周恩来从不计较,总是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从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忠心耿耿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即使遇到挫折时,他仍然坚守着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的人生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责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并带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责任弘扬正气,保持革命气节。我们要学习周恩来总理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向党向国,不畏惧艰难险阻,一路奋勇向前,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永远保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并坚持学习的态度,以周总理为榜样,坚守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无私无畏,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从不退缩。在逆境中沉着冷静,不屈不挠。
王睿:读完《周恩来传》,尤其是分析了最后这几个章节,我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更加立体了起来,“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是我对他的整体印象,我们要学习他的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作风,不要辜负周恩来等先辈们为我们创下的幸福环境。
张帆:周恩来幼年生活贫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这童年的经历恰好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的基础。在日本的求学经历,虽没有学到文化知识,但确实的接近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萌芽在他心里产生。
《蚕丝·钱学森传》
刘小钰:一方面感觉钱学森本身就是天资过人,且在学习方面勤奋刻苦,乐于钻研。在专业的选择上也非常有方向性和目标性,他选择铁路专业,或者是深造的时候选择航空专业都是依据国家需要而做出的选择,是因为他认为国家需要这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父母,在兴趣爱好方面的探索,思想上的启发,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最后就是虽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成为传奇,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时要密切关注时事,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韦政:在阅读完《钱学森传》5-8章后,我对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他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心系祖国的伟大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尽自己所能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徐玉璐:通过阅读钱学森传,使我受益匪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无比热爱,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钱学森一生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学生时代,他勤学精进,志在报国,树立了航空救国理想;留美期间,他潜心研攻,志在兴国,下决心学成返国服务;回国以后,他献身国防,志在强国,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严谨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客观要求。钱学森自学生时代起就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业。无论是留学阶段还是学成回国后,钱学森一直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敢于挑战权威。他一直坚持学术标准和科学规范,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并将这种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传授给年轻科技工作者和学术新秀,保持着一位杰出科学家崇高的学术操守和价值判断。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是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动力之源。钱学森以国忧为己忧,以国富为己任,以国强为己荣,他对祖国科技事业的投入,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毅然舍弃专业研究,投身祖国国防科技事业;他淡然面对荣誉地位,科学大师风范可见一斑;他始终关心科教事业,倾心谋划国家长远发展。
钱学森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新时代学生所应具备和学习的地方,对待学习和工作要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勤奋踏实,认真刻苦。要永远心系祖国,将国家的理想与我们个人的理想紧密联系一起。为身边人、身边事奉献我们的职责和爱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国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时代的学生青年要打好专业的知识基础,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投入到祖国建设的队伍中去打下坚实的基础,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新时代下,我们要基于自己的能力基础给予自己准确的定位,做好人生的规划,不惧将来,不畏现在,勇敢前行。
王越:通过《钱学森传》,我深刻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离不开钱学森们的伟大奋斗。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我们应该学习钱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不畏眼前的艰难困阻,勇敢的向复兴之路前行。虽然,钱学森等泰斗级人物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少数,但是其爱国之精神,工作之刻苦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力拼搏。
李梦晗:钱学森先生在美国也无时无刻关注着中国国情,一直抱有回国为国效力的决心。在各种努力之下,终于回国投身科学事业,为中国奉献自己,钱学森先生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李昕羽:钱学森从美归国后,致力于帮助建国将新的科学发现应用到实际中去,为新一代年轻的科学家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中国的航天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艰苦的研究环境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卓越的成就背后也向我们展示着科学象牙塔背后的汗水,那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内心梦想的坚持与信念,是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中的实践证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关键就在于青年一代,牢记时代使命,奔向新时代,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敢于攻难克坚、勇于创新。
文字:曹闪闪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