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陈超研究员领衔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立项评审

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次数:30

近日,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公布立项结果,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陈超研究员领衔的项目“活性可控可视的塑料光降解助剂研究与应用”成功通过立项评审。这是我院首次牵头组织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着学院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塑料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材料,同时也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添加型助剂可将传统塑料转化为可降解塑料,是塑料绿色革新的重要方向。光降解助剂可实现塑料的高效降解,是绿色塑料研究的高地,但需突破关键瓶颈:一是在引入助剂后仍可精准调控塑料的稳定期;二是塑料稳定期的控制无需依赖“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三是稳定期终止可通过颜色变化精准判别。本项目旨在保留传统塑料物化稳定性的基础上,赋予其可控降解、可视降解的新特性,从而破局“白色污染”防治难题,为我国塑料污染防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助力京津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及美丽中国建设。

项目将遵循“研究创制—放大优化—应用验证”的原创技术转化思路,研制可控可视新助剂、开发助剂试制新工艺装备、形成助剂改性新再生料、开展再生料产品化新应用,研制光降解处置装备,最终实现塑料“生产—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控。

该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整合了各参与单位在科研创新、技术工程转化与工业领域应用方面的优势资源,强化产学研协同,为技术快速落地和产业化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力求突破京津冀生态环境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研究开发区域系统治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重大装 备和重要标准,形成京津冀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与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体系,科技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为其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精准防控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解决方案。

近年来,学院在夯实基础科研的同时,持续加强应用导向和技术转化能力。此次陈超研究员在可降解塑料功能助剂领域的创新研发与转化工作,正是学院推动有组织科研攻关、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一项代表性成果。陈超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可降解塑料功能助剂的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已构建“可控可视光降解助剂-可控降解塑料母粒-环保塑料制品”创新产业链,推动助剂产业化进程,已获授权国内首个活性可控可视助剂相关发明专利。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