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第73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4-10-31浏览次数:10

2024年10月29日下午13: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73期光华学术论坛在资环楼354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学院马黎萍老师主持。

部分现场参与的同学

上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马黎萍老师课题组的张星星,他口头报告的题目是《微纳米塑料诱导氧化应激毒性:忽视的自由基贡献和厌氧微生物代谢失调》。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微纳米塑料驱动了群落重组、功能特性的重新演替和功能冗余的重分配、抑制了产甲烷伴生菌的代谢功能、重塑了古菌的节能策略、下调了参与酶促抗氧化系统和氧化还原信号传递途径的关键基因。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苏应龙老师课题组的庞蕊蕊,她进展快报的题目是《水生环境中塑料际驱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自然降解特性和机制》。她针对河流系统探究了BPs在自然水体中的降解特性与生物膜的降解潜力,确认了水生环境是塑料降解细菌的储存库,并发现塑料际通过选择性富集功能微生物来促进BPs的解聚。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赵雅萍教授课题组的汤帅,他的口头报告题目是《口罩中微纳塑料的污染及环境风险》。研究表明织物结构和聚合物组成是决定口罩微纳塑料污染的关键因素,生物膜和光老化联合增强口罩衍生微纳塑料对铅离子的载带效,PU口罩在水体中的环境风险比PP口罩更大,老化和生物膜都增大了环境风险。

张星星作报告

图片3.jpg

庞蕊蕊作报告

汤帅作报告

下半场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马黎萍老师课题组的焦彭博,他口头报告的题目是《导电材料对氨胁迫的厌氧消化体系内胞内外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基因转移机制和病毒群落作用的影响》。他建议应优先选择对微生物造成较低氧化应激和具有较好吸附特性的CMs。此外,考虑到ARBs的抗病毒系统的进化,支持ARBs生长的菌群可作为噬菌体疗法的新的潜在的对象。第二位是来自姜建惠老师课题组的滕永跃,他进展快报的题目是《人为源减排对长三角臭氧生成敏感性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1.在气象条件不变下,人为源减排对臭氧敏感性有很大影响。历史场景中以NOx为主的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臭氧浓度;2.未来情景下长三角将以NOx限制区为主,同时上海地区臭氧浓度可能有反升现象。最后一位是来自陈超老师课题组的陈文君,她口头报告的题目是《光热催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升级回收》。PET是半结晶性热塑性聚酯材料,由于PET存在稳定的苯环和C-O键,在自然界中的自发分解通常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因此,提高PET的回收利用率对塑料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焦彭博作报告

滕永跃作报告

陈文君作报告

汇报结束后,马黎萍老师组织了最佳汇报人投票,同学们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张星星、滕永跃、汤帅三位同学为第七十三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

汇报人合影

最佳汇报人合影


附:

文:李馨怡 黎舒心

图:阮文亮

海报:王桃玉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