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3月9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环境学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首次提出地——杨浦滨江,从“红色启航初心之地”秦皇岛码头出发,共上一堂“行走党课”,沉浸式感悟“人民城市”理念。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指导老师路葵参加本次活动。
初心地起点
“这里是杨浦滨江的起点秦皇岛路游船码头,前身是黄埔码头。1919年至1920年,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之一。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六批共650多名中国进步青年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赴重洋,前往法国探寻救国真理……”在秦皇岛路码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浮雕墙前,在讲解员沈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漫步杨浦滨江,触摸着百年工业辉煌的点滴印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传承,亲眼见证昔日“工业锈带”蝶变成为“生活秀带”的巨大变化。
百年“编织”的毛麻仓库
行走党课第二站来到杨树浦路486号的毛麻仓库,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存放纺织原料的仓库看起来方方正正并不起眼,但它内部为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代表了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
上海船厂的百年“船”奇
第三站来到上海船厂修船分厂。船坞是杨浦滨江岸线上现存的典型工业遗产,曾经是上海船厂所在地。历经岁月变迁,如今船厂搬迁,两座船坞及其周边的塔吊群是上海乃至中国船舶制造的重要见证。留存下来的船锚、系缆桩……这些物件提醒着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几代造船工人在这里的默默奉献,才造就了上海修船、造船业的辉煌,他们和“敢为天下先”的船厂精神应该被这座城市牢记和传承。沈老师告诉同学们上海船厂旧址未来将建成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也将成为人民城市“生活秀带”新的文化地标。
140年前第一滴城市自来水从这流出
杨树浦水厂建成于1883年,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现代化自来水厂。水厂内英国古典城堡式建筑群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文物。大家在水厂栈桥上,一边欣赏美轮美奂的水厂建筑,一边聆听沈老师介绍这段亲水栈桥的来历。浦江两岸滨江开放贯通工程启动后,杨树浦水厂曾是贯通的一个难点。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和生产企业不能触碰,怎么办?设计团队决定用一座500多米的亲水栈桥来联通两头。这个方案得到了水厂的大力支持,主动将源水管向内移动了5米。为保护水厂建筑和生产安全,栈桥与厂区距离3.5米,设计以“舟”为原型,抽象演绎出格栅钢结构和整体木结构具有的漂浮感的形态单元。
纱厂旧址变身生态湿地
“藏”在杨浦滨江原英商新怡和纱厂内的湿地,更是一个有收集雨水、净化水质功能的会呼吸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站所在的区域,原来是一片低洼积水区,于是就利用原有地形,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了这座雨水花园。不仅可供市民游客休闲漫步,也成为生态环保的科普点。
从中国最大“鱼市场”到“东方渔人码头”
行走党课的最后一站来到东方渔人码头,现在是一个集休闲、餐饮、办公、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其前身是中国第一鱼货市场。拥有两个标志性建筑,一个高层的建筑造型酷似凌空跃起的“跳鱼”;另一个平躺着的低层建筑犹如一条“卧鱼”欲入江遨游。
杨浦滨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育人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行走党课的生动教材。“边走边学”的党课形式让同学们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受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蜕变中,深切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践行成果。
文:路葵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感想:
吕璇(中共党员):从初心启航地——黄埔码头出发,听着讲解员介绍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不易,以及寻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革命道路上的艰难,让我倍感珍惜在这片土地上的幸福生活。沿着黄浦江边向杨浦大桥方向走去,一路上参观了码头、仓库、造船厂、电厂、自来水厂等旧址。看着昔日工业旧址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历史韵味的休闲商业中心,亲眼见证上海把工业岸线“还江于民”的理念落实到实处。让我真正理解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大智慧。
孙庆来(中共党员):此次杨浦滨江“行走的党课”活动让我印象深刻。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声,我仿佛置身于上世纪那个作为工业锈带的杨浦区,漫步过红墙,感受着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伟人从秦皇岛码头出发远赴巴黎,一心求学报国的满腔热情;远观毛麻仓库、船坞遗址等,目睹着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民族资本的兴起以及席卷而来的民族工业浪潮;游览至东方渔人码头,望着现代化的滨江建设以及悠然自得的男女老少,感叹上海杨浦随着时代变迁,改头换面成为城市秀带的华丽革新。这一切,也正是印证了总书记的那句话“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曹潇慕(中共党员):昨天,我们党支部组织了一次精彩而有意义的行走党课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杨浦滨江区域的发展变迁,以及如何在“人民城市”建设中成为上海的典范。首先,我被杨浦滨江的转型发展所深深打动。从曾经的工业锈带到如今的城市秀带,杨浦滨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考察沿岸的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其次,我深刻认识到“人民城市”的重要性。杨浦滨江作为上海的样本,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这使我更加明确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最后,在参观杨浦滨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为城市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们,他们中既有建设者、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熙龙(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组织的行走党课,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感悟的经历。昨天我们走进杨浦滨江,听着讲解的沈老师娓娓道来,我被眼前的变化所震撼。曾经是工业遗址的滨江区域,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高楼林立风景秀美的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与绿树成荫的景象交相辉映,展现出了现代城市的活力和美丽,真不愧是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这一变化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是在党领导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次行走党课,我深刻领会到了城市更新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推动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力量和引领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城市将会更加美好,人民生活将会更加幸福。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城市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梦亭(入党积极分子):我们从黄埔码头出发,当年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就是从这里踏上留法勤工俭学,寻求真理的路,沿着滨江路一路向前,江对面的浦东外滩景致很吸引人。我们经过东方渔人码头、杨树浦水厂等地标性景点,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树浦水厂的建筑,水厂建筑为英国传统哥特式城堡,十分独特。继续向前,还有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筑规划展示馆。春光里,路边的郁金香、洋水仙争相开放,走在路上,很是惬意。这条滨江路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走在路上,有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但又能感受到现代产业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