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13: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66期研究生光华学术论坛(生态学科)在资环楼352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学院李勤老师主持。
上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邓泓老师课题组的李然同学,她口头报告的题目是《低汞输入情景下的稻田汞污染风险研究》。李然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盆栽实验共同探究添加含硫生物炭对“新汞”甲基化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于低浓度“新汞”输入,不同土壤的甲基化效率不同;2、稻米甲基汞的富集能力较强,添加含硫生物炭能使稻米汞富集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李勤老师课题组的沈倩倪同学,她进展快报题目是《从欧亚大陆到横断山脉,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异质性有关》。该研究系统地探究了环境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发现横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由环境异质性所解释,但仍有约50%的变异未被解。横断山地独特的地质地貌可能通过影响物种的演化历史进而促成了横断山区多样的生物格局的形成。
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张健老师课题组的孙慕梵同学,他口头报告的题目是《基于TWINSPAN的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类方法探索》。孙慕梵同学主要介绍他的研究思路:首先将样地数据通过TWINSPAN进行排序分类,并将其分类结果与过去的经验分类结果对比,分析两种分类结果产生的差异并以此调整得到的分类结果。然后利用Cocktail method制作“筛子”,建立标准统一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分类方法。
上半场最后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张健老师课题组的关敏同学,她进展快报的题目是《植物叶片形态和习性的全球生物地理学》。这项研究揭示了全球森林中不同叶型树木的分布和生物量贡献,发现了常绿针叶树占比最高,约占全球树木总数的38%;落叶针叶树占比最小,仅占约5%。结合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气候数据,预测本世纪末地球上约三分之一的森林会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影响森林的碳储量和演替进程。
李然、沈倩倪、孙慕梵和关敏同学作报告
下半场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刘宇老师课题组的杨佳绒同学,她口头报告的题目是《稀有种高的根际真菌多样性源于对土壤真菌的低选择性》。杨佳绒同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度会对根际真菌的群落组成产生影响,说明了宿主选择性的存在。在温室实验中,物种种类、多度和处理,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都会对根际真菌群落产生显著影响。
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黎绍鹏老师课题组的杨偲越同学,她报告的题目是《全球变化下干扰影响草地演替过渡状态,而养分决定演替稳态》。该研究的结果表明:1、养分和干扰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起作用;2、无论初始条件如何,植物群落都趋向于养分介导的平衡状态,但干扰使演替路径更直接;3、随着群落接近并达到平衡状态,群落更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夏建阳老师课题组的孙焕法同学,他口头报告的题目是《极端干旱通过提前叶片凋落缩短了亚热带森林林下植物的生长季》。孙焕法同学通过研究发现:1、干旱显著加快了林下叶片的衰老,但对叶片发育没有影响,最终导致生长季节缩短;2、叶片发育主要受季前温度的影响,叶片衰老主要受土壤水分制约;3、在未来气候变暖和干燥的背景下,变暖对生长季节延长的积极影响可能会旱导致的叶片衰老所抵消;4、林下物种的多样性将导致未来叶片物候变化的复杂格局;5、物候模型应考虑更多的水分和物种因子,以准确预测增温下的物候变化。
第四位汇报人是来自周小奇老师课题组的李斐同学,她进展快报的题目是《气候调节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碳的积极影响》。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物多样性并不是通过影响输入的有机质数量(植物生物量),而是通过输入的有机质质量(土壤C:N)影响土壤碳储存;2、植物多样性和SOC之间的关系受到气候的调节,在温暖和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增加植物多样性会使土壤碳储量增加。
最后一位汇报人是来自萨沙老师课题组的董万莹同学,她口头报告的题目是《镧存在下长期氮磷添加对甲烷氧化菌与细菌群落组成及共生网络的影响》。董万莹同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N和P改变了产甲烷菌群落结构;2、分枝杆菌可以以甲烷为食;3、N和P可以调节产甲烷相互作用网络。
杨佳绒、杨偲越、孙焕法、李斐和董万莹同学作报告
同学们交流讨论
汇报结束后,李勤老师组织了最佳汇报人投票,同学们积极参与,最终评选李斐、孙慕梵和孙焕法三位同学为第六十六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至此,本年度的光华论坛圆满落幕,期待2024年更多同学参与光华论坛,交流科研进展,碰撞学术花火,提升学院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汇报人合影
附:
文:向韦悯 曾珂
图:朱颖璨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