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林草局援青)颜廷强率队来华东师范大学调研,深入了解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及崇明生态研究院在自然教育和科普实践领域的工作情况。上海市林学会理事长钱伯金,副理事长、秘书长蔡卫兵,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才让多杰、青海服务保障中心工程师于瑶等陪同调研。与会者围绕如何在自然教育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建展开了热烈的座谈交流。交流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崇明生态研究院院长陈小勇教授主持。
生态岛实地踏查:感受自然教育实践场景
活动伊始,与会专家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来到华东师大生态岛参观。作为学校自然教育与生态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生态岛汇聚了湿地生态系统、乡土植物群落等自然教育场景。学生志愿者向来访领导生动介绍了生态岛在科普教育、科研实践和公众参与方面的功能定位,充分展示了高校如何依托在地化生态空间,打造沉浸式自然教育课堂的生动实践。
自然教育成果汇报:呈现自然教育创新体系
在工作交流环节,陈小勇教授系统分享了华东师大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在自然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晶晶从学院学科基础、建设理念、设施资源、队伍建设、工作品牌和管理运营等六个维度,就学院在“科研-科教-科普”三科并举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等建设,着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大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小科普”等的工作成果做了介绍。崇明生态研究院潘利平老师从资源环境条件、场地设施设备、管理运营等方面介绍了崇明院在自然教育方面的工作开展,并介绍了研究院通过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区域联动、深化自然教育内涵等方面的工作举措。
深度交流讨论:凝聚协同发展共识
从左到右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晶晶、崇明生态研究院教师潘利平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自然教育的区域协作、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畅所欲言,并就后续的合作共建达成初步意向。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颜廷强副局长指出,青海坐拥祁连山国家公园、三江源等重要生态保护区,自然教育资源得天独厚,但也面临地域分散、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他表示期待与华东师大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引进等领域深化合作。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才让多杰主任分享了祁连山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共建中的教育实践,提出希望借助高校智力资源,打造具有国家公园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
上海市林学会钱伯金理事长,强调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构建自然教育带,推动两地自然教育合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实现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共同绘就自然教育的靓丽画卷。
从左到右分别为: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延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才让多杰、上海市林学会理事长钱伯金
从左到右分别为: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系主任邓泓、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刘慧颖
本次交流会为推动青海省与华东师大在自然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各方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整合高校科研力量、地方生态资源与社会科普资源,共同探索自然教育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路径,助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系系主任邓泓、生态学系教授刘慧颖、学院人事秘书欧阳澳,崇明生态研究院李莉莉及潘利平等教师代表出席本次交流会。
图文、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崇明生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