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第80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5-04-25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24日下午13: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80期光华学术论坛在资环楼435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陆雪琴老师主持。

上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马黎萍老师课题组的刘华锋同学,他口头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宏基因组分箱技术揭示饮用水微生物组》,其研究分析了116个取自全球范围内九个国家或地区的46个城市的用户终端饮用水样本,重构了859个高质量的饮用水微生物基因组(MAGs)。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甄广印老师课题组的李嘉帮同学,他进展快报的题目是《利用闪速焦耳热以零净成本矿化捕获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其研究团队利用FJH技术可在1秒内将PFAS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惰性的氟化钠或氟化钙,同时将废活性炭“升级”为高纯度闪速石墨烯 。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周天舒老师课题组的窦德甜同学,他进展快报的题目是《增强型自再生CPNs@ZIF-8/聚丙烯酸/壳聚糖水凝胶催化剂对红霉素的协同吸附和类芬顿降解作用》,他了创建“吸附分离/催化降解”双功能材料,突破了传质效率低、催化效率低的问题。第四位汇报人是来自姜建惠老师课题组的郑佳乐同学,她进展快报的题目是《中国城乡臭氧污染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臭氧浓度变化的趋势、城乡臭氧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以及臭氧生成效率峰值的移动。

刘华锋同学作报告

李嘉帮同学作报告

窦德甜同学作报告

郑佳乐同学作报告

下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孙远奎老师课题组的张潇文同学,口头汇报的题目是《pH对Al-Fe-AC体系还原硝酸盐为氮气机制的影响研究》,聚焦于通过调控反应体系的酸碱环境,揭示铝-铁-活性炭(Al-Fe-AC)复合材料在硝酸盐(NO₃⁻)还原为氮气(N₂)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陆雪琴老师课题组的宋嘉怡同学,她进展快报的题目是《通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在载体耦合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中实现主流脱氮》。通过MABR与PN/A工艺耦合,解决主流脱氮中溶解氧(DO)控制、菌群竞争、低温抑制等瓶颈,推动高效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王兆慧老师课题组的但鹏飞同学,他口头汇报的题目是《富营养化和溶解有机物加剧了中国最大城市湖泊二氧化碳排放的日变化差异》。本研究揭示日尺度CO₂排放动态的主控机制,修正传统静态监测的误差,为城市湖泊碳核算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第四位汇报人是来自陈超老师课题组的彭文星同学,他汇报的题目是《双羟基活化促进PET废塑料的解聚回收》。该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双羟基化合物作为活化剂,协同亲核攻击酯键,促进PET高效解聚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避免传统强酸/强碱工艺的高能耗与二次污染。

张潇文同学作报告

宋佳怡同学作报告

但鹏飞同学作报告

彭文星同学作报告

汇报结束后,陆雪琴老师对所有汇报人进行了点评,最终评选刘华锋、张潇文、李嘉帮三位同学为第八十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

汇报人合影

最佳汇报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