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与财务处党支部、科技处社科处联合党支部开展支部牵手活动,50多名党员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充分利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崇明岛的瀛东生态村和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场教学尝试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的新结合,让参加活动的老师进一步认识生态崇明,走进生态崇明。
活动的第一站是位于岛上最东南端的陈家镇瀛东村。崇明自古有“瀛洲”的美名,而瀛东村正是“瀛洲”最东、最早迎来旭日东升的村庄。在这里,党员老师们参观了崇明岛精神雕像、瀛东村史馆、村民的生活区、自留地农田、渔具博物馆等,亲身体验环境保护与生态农村建设的成果。村史馆讲述了从1985年开始全村党员和群众历经艰辛围垦荒滩的故事,他们在"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的荒凉之地建立起了一个富裕美丽而现代化的海边小村,这种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的精神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在瀛东村,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何国富老师、张勇老师站在田头和沟渠边进行了现场教学,从专业的角度给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同时还讲解了上海市中小河道整治的相关知识和取得的成功经验。
崇明岛精神雕像
老师们观看瀛东村模型
何国富、张勇老师为大家讲解农村水污染治理和上海市中小河道整治情况
现场教学的第二个教学点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的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也是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据统计,每年在崇明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200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迁徙水鸟极其栖息环境,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由团结沙外滩、东旺沙外滩和北八滧外滩等三大部分组成,区域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48.42平方公里。目前,崇明东滩除了记录到鹤类、鹭类、雁鸭类等290种鸟类外,还有10种兽类、94种鱼类和70多种大型底栖动物。
在这里,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岛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崇明岛的发展、滩涂的现状,让我们队踏上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相关知识,带领我们参观了科普展馆,并观看了《崇明东滩生态修复之路》的纪录片。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上海为了保护鸟类栖息地,投入巨资,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之路。陈小勇老师还给大家讲解了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崇明东滩互花米草入侵区进行的翻耕、人工碎根、割除和生物替代的物理控制实验,在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陈小勇老师给大家介绍岛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老师们认真聆听现场教学内容
在活动中,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崇明生态岛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处与成效。通过支部共建活动,各位党员加深了对于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领会的上海市提出的把崇明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具体部署,表示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关爱环境,一起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而努力。
撰稿:张勇;摄影:张丽珊王文佳;审订:刘婕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