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两山”转化之路,感悟中国智慧之道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暑期实践课程纪行(二)

发布时间:2023-07-15浏览次数:296

4.三溯两山理念发源地

5日清晨,伴着蒙蒙细雨,师生们再次奔赴下一考察点——湖州安吉。滂沱大雨挡不住前行的脚步,烟雨朦胧更显山青水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道路,倾听当年总书记在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两山转化”给余村带来的变化——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美丽蝶变。




      中午,一行人从余村赶往达双一村。短暂休息进餐后,在赵明富老师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双一村党群服务中心,见识了双一村在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还参观了当地有关生态保护建设的展馆。赵明富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思考》的课程,赵老师提出了“GEP”和“两山银行”等新颖的概念,同学们还就此与赵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安吉余村及双一村都在“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中探索发展并取得了非凡成就,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绿色、和谐发展之路,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本。


5.四品世界遗产生态智慧之道

      6日清晨,在桑蚕专家楼黎静老师的带领下,师生探访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踏着蚬壳路,在郁郁葱葱的桑树荫下前行。保护区内鱼塘纵横、水光潋滟、阡陌相连、风景秀丽。通过专家介绍,同学们了解到在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桑树补植、鱼塘修复、河道疏浚等措施,对原生态桑基鱼塘系统进行了修复性保护与利用,以更好维护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参观鱼桑文化研学院时,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正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不断延伸鱼桑文化旅游产业链,让“桑基鱼塘”全球农遗的价值得以进一步转化。


      完成桑基鱼塘的考察后,在章金财老书记和邓泓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荻港村。了解到荻港村是座落在京杭大运河边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宋朝建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历史的积淀为荻港村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展脚步,如基础设施老旧、古迹年久失修等,如何将优越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社会财富是荻港村正在努力探索的新方向。




      在完成上午的全部行程并进行短暂休整后,师生们下午告别了湖州,出发重返上海,前往此次课程最后一站——上海金山廊下镇。


6.五寻乡土中国振兴之路

      6日下午,师生一行人顺利抵达上海廊下郊野公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陈雪初老师介绍了农林水乡从无到有的成长背景,并讲解了农林湿复合生态系统的原理,让同学们对农林水乡所蕴含的生态工程原理有了更专业的认识。接着,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踏勘农林水乡现场,部分同学开展了现场水质采样,另外两组同学现场学习了生态遥感制图方法。

      7日清晨,同学们早早出发到达农林水乡开始了最后一天的课题研究。刘婕书记也特意赶来为大家打气加油。助教王小玲为两组同学讲解“小气候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移动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随后两组同学在宋坤老师和助教们的带领下出发,开始农林水乡环境因子的测量并基于已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开展植被调查;另外两组同学在陈雪初、黄莹莹老师及助教们的带领下开展了水上森林中池杉和落羽杉生长状况的调查。

      结束野外作业,师生们返回研究站。“绿魔方”团队负责人张楠学姐分享了绿魔方与友好村的故事,同学们感受到了自然生态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友好村戈书记对友好村目前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老师发言指出,“农林水乡充分体现了‘科研、科教、科普’三科理念。”通过刘老师、戈书记及张师姐的话语,同学们对友好村是如何在农林水乡这一生态修复项目的帮助下推动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两山”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转化路径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下午,在进行短暂休息后,师生间就本次课程全部实践经历的感受和收获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流分享会。满载着实习的收获我们重回久违的校园,完成收尾工作。


7.课程结业

      8日上午,同学们听取了来自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的Christian J. Sanders教授以Blue carbon systems as coastal filters为主题的讲座分享,此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海洋生态系统在对碳通量的重大贡献,提醒同学们在关注绿水青山的同时,不忘碧海蓝天,在关注绿碳的同时不忘蓝碳。8日晚上,各组同学分别就此次课程进行了总结汇报,陈雪初老师和宋坤老师也对各组汇报做了点评,并提出了问题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在课程结束之际,两位老师还给予了同学们在学习与科研方面的建议。
      就此,为期7天的《两山转化的中国智慧及研讨》落下帷幕。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及地域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学会从生态保护和和生态修复的角度思考如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心得体会,大家都满载而归。未来,同学们也会继续扬帆起航,无愧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课程感言

2021级环境生态工程 陈晓云

      我们从上海到杭州再到湖州进行参观考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两山”转化路径。我们既疲惫又充实,在完成全部课程后成就感满满。我学习到了许多生态学知识,走出学校大大拓宽了眼界,了解到许多理论的实践应用。从中我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应尊重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后借助自然的力量,以人工作辅助,推动污染治理。

2022级环境生态工程 李涛

      作为大一学生,参与本次实习课程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有幸去到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安吉县、南浔荻港村以及上海金山廊下友好村。几天的外出调研让我大开眼界,学到很多知识。通过此次实践课程,我认识到了生态治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态治理的实践中。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文:刘怡 图:骆彤、曾一笑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