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星期六,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的39名本科生、张勇老师、天津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经济专业张雪花教授以及我院4名研究生助教一行赴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长江河口科技馆、杨浦滨江大道和虹口滨江大道参观实习。本次活动是我院大一新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环境问题观察》本学期的第二次课程实习。
上午8点,老师和同学们一行准时从宝龙广场出发。途中,张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南北高架路周边情况和自己对上海南北工农业风格差异的体会。在到达宝山区时,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前世今生和其相关的生态修复历程。
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我院师生抵达了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在公园入口处,张勇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实习同行的天津工业大学张雪花教授,并将上午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向同学们一一讲解。
“河口对于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上海是如何利用长江河口去进行航运发展的。”在开始参观之前,张勇老师提出了这些问题去引发同学们实习过程中的思考。在炮台山景点,三位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了关于淞沪会战、上海工业变革历程和吴淞口炮台修建历史的相关知识。
上午10点,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长江河口科技馆。在进入科技馆后,同学们先在序厅了解了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口海岸学奠基人、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教授的主要工作事迹,上海成陆历史,河口的定义、分类,什么是河口分段以及长江口生态风光等知识。随后,同学们来到模拟游艇区,体验了一次“黄浦江上的航行”,河口科技馆模拟航行体验项目十分逼真,同学们纷纷表达在这个项目中可以体验到乘船的眩晕感。
随后,张勇老师根据气候变化、地理位置和候鸟的生活习性,分析了东澳候鸟迁徙到西伯利亚的过程,并跟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互动问答。同学们从中了解了十分有趣的生态学知识。在水族馆区域,同学们拥有了一次和海龟、幼年鲨鱼以及珍贵的中华鲟等长江水生态物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在同学们参观科研与应用厅时,张勇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浦东机场的建设开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的种青引鸟方案、上海深水航道的开发、上海防汛防潮防台风工作、海塘的工程构筑情况和河口生态环境术语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
在参观完长江河口科技馆后,同学们来到了矿坑花园,了解了关于矿坑花园的生态开发理念、上海水质问题等知识。随后在此处进行了班级团日活动合影。午饭结束后,同学们来到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感受长江口的自然风貌。简单参观过后,助教吴潇宇同学为同学们讲解了潮汐效应、河口海岸类型、基准海平面和黄埔夺淞等丰富的河口地理知识。接下来张勇老师又为大家分享了上海邮轮码头发展历程以及自己曾经参与的长江污染调查事件。在短暂休息和留影之后,老师和同学们登上大巴车,前往下一个实习地点,上午的实习也就在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下午:杨浦滨江、虹口滨江
经过一个小时车程,我院师生一行人到达了杨浦滨江大道杨浦大桥段,在此开启了下午的实习之旅。步行在滨江大道,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上海水质目前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进展。在参观完杨树浦水厂后,张雪花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上海市给水供水、饮用水源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张老师还通过自己身边的事例引发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学科学”去“用科学”。另外,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家长的身份,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参加环境问题观察实习课程的感悟和对同学们的期许。
当同学们步行到上海自来水科技馆时,我院20级环境科学专业王文迪同学向同学们分享了:什么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杨浦滨江的清水秀带以及自己所做的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接下来,王文迪同学又以学姐的身份,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学校关于学习和实践方面的感悟。
最后,师生一行到达北外滩滨江绿地,张勇老师总结了当日实习内容,本次“河口与城市”主题实习就此告一段落。
此次“河口与城市”校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参观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长江河口科技馆、杨浦滨江和虹口滨江,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河口湿地与滨江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参观过程中老师也会积极引导同学们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这种实践教学的方法以环境问题为着眼点,不但培养了专业兴趣,启发了专业思考,还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今后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问题观察》不仅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也建设了网络在线课程,已于2017年3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成为宣传我校环境专业建设成果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现可登陆中国大学MOOC参与本课程的第十三次开课。该课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结合课堂讲解,通过参观和考察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辰山植物园、吴泾第二发电厂、老港垃圾填埋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崇明西沙湿地、可口可乐公司、SGS公司环境实验室、紫竹科学园区、上海市环境监测站、上海华闵环境科技公司等单位,在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以环境问题观察为起点,了解环境现状、理解社会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激励专业学习,为培养创新型环保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