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珍惜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将抗美援朝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以雄赳赳、气昂昂的干事姿态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出一份实打实的力量。

附:部分师生参观感想
唐壹(2021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一次抗美援朝纪念馆之行,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名退役士兵,在纪念馆看到自己先辈们曾浴血奋战的场景和事迹,内心非常自豪,也为他们英勇无畏深深折服。同时作为一名英雄部队的传人,在退伍后也要发扬先辈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新时代做一名“可爱的人”。
李尤(20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生):通过参观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及其中的五次大型战役,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不屈不挠、用生死捍卫阵地的奇迹令我深刻体会到“钢少”但“气多”的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并且如杨根思、黄继光、韩德彩、杨育才等人英勇冲锋、视死如归的光荣事迹都使我感慨万分。现在虽是和平年代,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无时无刻不警醒和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刘啸林(20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上海志愿军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学习中致敬英雄、致敬历史。通过聆听讲解,结合呈现在面前的一件件展品,让我深刻体会到志愿军们在抗美援朝这样一场武器装备、力量对比及其悬殊的战争中是多么不易。志愿军战士们有的爬冰卧雪,坚韧顽强;有的烈火焚身,岿然不动;有为保护战友用血肉之躯堵敌人枪眼……陈列的文物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便是那一对由石膏制成的脚模。这是专门为那些在战争中双脚被冻坏的战士们制作皮鞋所用的模型,可想当时的天气之寒,作战条件之恶劣,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历历在目,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使命、浴血奋战的场景在眼前浮现。这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铭记。
吴晓玲(20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在徐老师真实生动的讲解下,我们重温中国抗美援朝历史并知晓更多历史细节,深刻体会英雄人物的伟大革命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看着敌强我弱的装备差距、力量差距,志愿军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造就了一个个以弱胜强的战例,中国军队通过5次艰苦战役证明了中国力量,奠定了中国国防军事基础。这份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敬仰,也震撼和鼓舞着我们在新的时代潮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肩负责任在困难道路上不断前行。
滕永跃(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党支部带领我们参观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凭吊先烈,致敬英雄。馆中通过讲述军史、阐述战斗英雄等形式,还原出志愿军远赴朝鲜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在简述抗美援朝的五次主要战役后,不禁感慨志愿军将士们的坚强意志和保护身后祖国的爱国精神。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杨育才等这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次次的提醒我们后人,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青年党员作为新一代接受新思想新潮流的先进团体,我觉得我们更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同时回顾历史,不忘先烈,为新时代的美丽中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孙金浩(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以前看过《长津湖》,这次有幸来到了志愿军纪念馆参观学习,说有幸是因为以前只知道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现在又知道了一些更传奇的英雄人物和事件,比如一人守住了两个阵地,歼灭270人;比如用两百多发子弹杀了两百多人,这些听起来“神话”般的英勇战绩让人感动和震撼。我们青年党员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 但也要保持住中国人骨子里的这股韧劲,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个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