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悟”农吧——生态环境小课堂讲师赴马桥镇香槟坊邻里中心开展科普讲座

发布时间:2023-07-04浏览次数:168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这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实践积累。而诗歌作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载体,记录了不少传统农业中闪烁着的生态智慧,其中一些经验知识更是流传至今。为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向小朋友们介绍农业生态方面的知识,2023年7月2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环境小课堂科普讲师团成员崔耀楠前往闵行区马桥镇香槟坊邻里中心开展“一起‘悟’农吧!——在田园诗中探寻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科普讲座,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参加本次活动。华东师大生环学院党委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拓展区域化党建平台,以生态环境小课堂等形式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三区”区域化党建共同体。

1

 马桥镇香槟坊邻里中心

      课程伊始,小崔老师询问同学们是否尝试过现代化无土栽培技术—水培,有同学表示自己曾经种过蔬菜,并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体会到了种植作物的不易。而传统农耕的困难比起水培来说是只多不少,但是古人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2
课程导入
      首先,她通过杨慎的一首《出郊》引出了梯田与平田两个概念,并通过一个视频让大家领略了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壮美景色。紧接着,她引导同学们找出了红河哈尼梯田“面积大”、“梯级多”、“坡度大”和“历史悠久”四个特点。“那这样壮丽的梯田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小崔老师提问以后,大家纷纷回答“出现在有山的地方”、“有农民居住的地方”……随后老师向大家解释梯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丘陵地区,并介绍了梯田的四种类型,即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与隔坡梯田。
3
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梯田
      除去陆地上的农田类型,小崔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在浅水湖泊、河湖淤滩附近营造的圩田,通过示意图同学们清晰地了解了圩田的构造与原理,并认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水利遗产。在对阮元《吴兴杂诗》进行讲解时,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探索出了“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原因。
4
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问题
      随后,小崔老师带领同学们跟随诗人周密《野步》的视角云游田园。在此过程中,她先向大家解释了“草根肥水”处出现青蛙的原因以及青蛙和作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小朋友们也在学习中明白了“蝴蝶烂醉野草花”背后的原因。最后,小崔老师提出问题“野草对于作物是否有影响”,在与同学们的互动过程中,为大家讲解了正反面的双重影响,也让大家明白看待问题要深入思考。课程进入尾声,老师通过问答环节带领着小朋友们回顾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在同学们踊跃的回答中,本次课程圆满结束。
5
老师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文:崔耀楠 图:路葵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