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下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小水滴”志愿者团队前往苏州河华政段,面向长宁区新入职公务员开展“一江一河”志愿讲解活动。黄浦江与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不仅铭刻着城市发展的沧桑历程,更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与人文记忆。本次活动由24级研究生骆海龙、吴华龙担任讲解志愿者,通过介绍苏河的历史变迁与生态治理成效,引导参与者深刻理解城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联。
活动当天,温暖的阳光洒落河畔,参与者们怀着探究苏河生态变迁的浓厚兴趣踏上步道。吴华龙讲解员凭借详实的数据与鲜活的历史知识,生动地介绍了苏州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治理历程。行至思孟园与格致园,他进一步解读了滨河步道的景观设计理念,凸显了其在生态美学与环境教育方面的双重价值。此外,吴华龙还从科学视角阐释了区域生态改造背后的考量,使参与者更全面地理解城市生态修复背后的深层逻辑。
骆海龙讲解员接力带领大家探访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等地。在华政桥下的弹格路区域,他详尽阐述了河岸改造中的特殊排水系统及防汛墙的科学设计,揭示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全方位考量。后续行程中,通过展示银杏院内为保护百年古树而精心设计的地面铺装与排水设施,呈现了市政部门对自然遗产的用心保护,使参与者对城市“精细化治理”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此外,讲解员们还回顾了苏州河水质治理的历史,带领大家重温苏河从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到如今“水清岸绿”的华丽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参与者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思考。参与活动的公务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地探访,深切感受到了苏州河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
本次活动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圆满结束,而生环学院的“小水滴”志愿者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积极投身“美丽苏河长青行动”,服务好“一江一河”民心工程,将志愿热情传递给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文:陈举艳、袁思宇
图:王秉玮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