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实效,提升研究生实验室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能力,2025年11月11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苏应龙和学院安全员王娟、张宁津于资环楼共同组织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演习”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实战演练,切实做到“学以致用、防患未然”。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理论讲解。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讲教师,苏应龙指出,该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强调:“安全教育不能仅停留于纸面,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保卫处褚丽娜讲解了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常见消防设备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她详细讲解了不同火源的扑救方式,并指导同学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学院安全员王娟向学生们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安全要求,结合“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与“安全操作规范”课程章节,通过具体实验室设施,提醒同学们警惕试剂存放不当、电气设备过载、气体泄漏等常见风险,强调“预防优于救灾”的安全理念。

第二个环节为逃生演习,随着模拟烟雾升起,消防演练正式开始。参与学生按预案分为四组,在教师引导下,用毛巾捂住口鼻,沿两个楼梯迅速、有序地疏散至资环楼前空地。整个过程紧张而高效,展现出学生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组织纪律性。

第三个环节为消防器械实操,保卫处老师讲解了灭火器和灭火毯的检查与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正确操作流程。全院160余名25级研究生逐一上场,按照“提—拔—握—压”的步骤进行灭火器操作。不少同学首次使用灭火器和灭火毯,通过亲手操作,不仅克服了紧张情绪,也增强了应对火灾的信心。所有参与者均成功掌握灭火技巧,并在模拟火场中完成扑救任务。


本次演练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延伸,也是学院持续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关键举措。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更深理解,掌握了在突发火灾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和疏散操作,为构建坚实的校园安全“防火墙”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学院将继续推动安全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高水平安全素养的科研人才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