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价值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科发展,增强学生对生态和环境专业的认同感,5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在1教106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丽娃大讲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讲座《洱海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心路历程》,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学院陈雪初教授担任主持。
孔海南教授首先就太湖中的蓝藻调查研究的成果与心得进行分享,为我们展示了1990、2000年太湖现场藻华的现状情况,并指出我国是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秉持着为国家环境治理事业而奋斗的责任与信念,孔海南教授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虽然当时国内的生活、科研条件均较为落后,但孔教授肩负起了时代使命,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步推动开展太湖富营养化防护的研究,建立了相关的模拟防治研究室等等,积极投入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科学研究。
随后,孔教授详细讲述了他和团队扎根云南、治理洱海的故事。孔教授分享了 “十一五计划”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负责洱海的水专项治理由于保密性等原因,在洱海生态保护治理的过程中,其团队不能公开发表论文,同时也面领着学校学院的考核压力等。但孔教授及其团队一心以国家的需要为首要责任,克服了种种压力困难,鞠躬尽瘁地投入到水专项治理工程中。在讲座中,孔海南教授身上的迎难而上、驰而不息、奋力啃下“硬骨头”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在国家、省政府、高校以及孔海南教授团队等多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洱海水专项治理项目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美丽的海菜花重现洱海。
讲座最后,孔海南教授寄语,嘱托同学们 “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前途要落在学校的发展上”。这也是孔教授对自己科研生涯的总结,更是对生态环境专业同学的殷切希望,鼓励他们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他为青年学生的题词“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不后悔”,获得了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洱海治理的心路历程”“河湖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从事科研的初心使命”向孔海南请教,孔教授都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并向参与讨论的同学赠送了亲笔签名的书籍——《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
至此,本场“丽娃大讲坛”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孔海南教授的分享不仅让各位同学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事业的重要性,更激发了大家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相信在本次讲座结束后,孔海南教授的精神将成为生环学子们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心不忘其所向,勇往直前。
部分学生感想
2023级生态学博士生 张楠
以前说到洱海,我可能只会想到那是云南的一个旅游景点。但现在,它在我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洱海自然风光的重现,是科研工作者付出的象征。孔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众多科学讲座中的成果背后,是数不清的辛劳与付出,科研工作者们面临资金告急、身体疾病以及当地社会状况等多重挑战,仍然保持对知识的探索,这些重担中包含的心酸和沉重,可能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孔教授分享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着实宝贵,也让我明白了科研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他“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为我们年轻一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2022级环境工程硕士生 黄光晨
听了孔教授的分享,被教授的坚韧和奋斗的精神深深感动。教授在承担洱海的项目工作期间,遭遇了经费、环境、健康、家庭多方面的重大压力,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直面苦难,选择坚持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教授题词“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不后悔!”,这也是我们作为当代高校学子的责任与义务。
2023级环境科学硕士生 王星宇
今天十分有幸能够聆听孔海南老师的教诲。在孔老师的讲述中,我被他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执着所感染。
在20世纪末,因为国内生态环境前景堪忧,孔老师毅然决然的从日本回国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孔老师以亲身的经历和对洱海治理的深刻见解,为我们展示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孔老师对洱海的治理、对我国的环境治理事业的贡献,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
这次讲座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要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2023级环境工程硕士生 张舒
孔海南教授投身我国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孔海南教授毅然带着先进的知识回国,带领团队扎根洱海,一切从头开始,开启了漫长治理的历程。中间有经费、实验室、生活、个人身体健康等诸多困难,但孔海南教授及其团队坚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线,迎难而上、奋力啃下“硬骨头”。孔海南教授的生活和工作,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文|孙庆来 王汐
图|王汐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