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党员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5年10月16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学硕士第三研究生党支部在资环楼148室开展“弘扬‘两山’理论,赋能绿色发展”专题组织生活。通过理论研习、案例研讨、知识竞赛三个环节,生动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引导党员同志深刻把握“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成果。


活动在“两山理论诞生的时空密码”主题宣讲中拉开帷幕。孙一波同学以数字沙盘技术还原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吉余村的历史场景,通过对比2003和2023年该地区生态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质量关联数据,全景式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从破茧到蝶变的演进历程。讲解重点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导向,深入介绍了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核心的“三线”决策逻辑,指出其在破解“生态-经济”二元悖论中的方法论意义,引发在场环境专业研究生对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的思考,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生态文明理论课。




随后,全体党员共同观看纪实短片《生态保护如何改变中国》,聚焦我国生态修复的标志性工程。视频生动展现了中国在生态修复与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曾经因生态恶化而湮灭的楼兰古国所在地,通过持续不懈的防风固沙与节水绿化工程,部分区域已重现生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退塘还林、湿地修复等系统性工程,成功恢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成为候鸟天堂与海岸卫士;短片还聚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天然林保护与修复,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野生维管植物从1985年的187种增加至如今的289种,成为了坚实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影片最后阐释了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的重大意义,呼吁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为巩固学习成效,活动设置“两山”理论知识竞答环节。竞答题库围绕“两山”理论起源、核心内涵、政策体系、典型实践等关键内容设计,涵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重点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党员们踊跃抢答、积极补充,在互动中重温“‘两山’理论入宪”“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关键内容。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支部党员扎实的理论素养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次组织生活通过理论、案例与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两山”理论入脑入心。作为新时代生态建设后备军,要勇担时代使命,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研探索,以“两山”理论指导实践,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为构建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文:蔡璇英、张瑞瑞
图:张瑞瑞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