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 “千万工程”经验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585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6月21日下午3点,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在资环楼435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就生态环境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展开研讨。

1

       会上,支部书记谭珊珊以“从‘千万工程’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乡村振兴之路”为题做学习分享。2003年6月5日,在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省委办和省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谭珊珊详细介绍了“千万工程”实施前习近平同志到丽水景宁畲乡、杭州萧山梅林村、杭州淳安下姜村和宁波奉化滕头村调研的生动实例,说明“千万工程”是从一场场以“生态”为主题的调研中诞生的。并从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启动“绿色GDP”体系设计,调整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每年开现场会、办成效展调动参与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群众环保意识等方面介绍了习近平同志如何抓“千万工程”的部署落实。
       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擎画,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从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强化数字赋能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逐步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本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2018年,“千万工程”获得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实现从“穷脏差”到“绿富美”蜕变的杭州下姜村;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的温州东岙村等生动例子,展现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二十年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2
       姚芳芳和施卉晰两位浙江籍老师介绍了各自家乡“千万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家乡年年有变化,身边处处是风景。“千万工程”解决了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杨庆松介绍了天童站所在的宁波鄞州区开展“千万工程”情况,鄞州将生态保护贯穿“千万工程”全过程,科技强农实现粮食“五连增”、高科技国家级绿色工厂、“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等不仅让鄞州地区生产总值跃居浙江省区(县、市)第一,而且成为宁波首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的中心城区。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应该是参与者。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农村,作为生态环境人,我们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勇担美丽中国建设重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