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报家国,奋进正当时——生环学院组织学生观看话剧《马兰花开》

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次数:394

      2023年5月4日晚,生环学院组织广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原创话剧《马兰花开》。《马兰花开》以颂扬老一辈科学家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立足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宏大历史背景,生动讲述了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波澜壮阔的一生,讴歌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

话剧《马兰花开》海报

      话剧情节扣人心弦、亮点精彩鲜活、高潮层层推进,具有史诗般的风格和贴近时代的气息,在艺术的魅力中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更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B79C14ADA17612C740439C2492A53040

      本次观看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向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学习,传承爱国报国的光荣传统,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做可堪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683254511904
1683255874300

文:路葵 图:学生提供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学生观后感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啸林:通过在线上直播观看原创话剧《马兰花开》,让我深刻感受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首的科学家们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己过桥。”“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一次次从无到有的突破背后,是砥砺奋斗心,是铮铮报国志。心怀大我,毕生求索,邓稼先先生谦虚且忘我,始终前行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直到所有演员上台鞠躬致谢,我才意识到话剧与邓老的光辉一生都结束了,但仍难以从激昂与悲恸的情绪中抽离出来。邓老完美诠释了一片丹心向祖国的报国精神与笃志潜心,浓缩了一代科研人的青春热血,鼓舞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奋勇斗志。献身科研的奉献精神是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底色,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所系。恰逢五四青年节,处在了最好的时代的我们,惟当奋其慷慨悲壮之精神,以建宏伟盛大之事业,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尤:通过观看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令我深刻感受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伟大壮丽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立下“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的鸿鹄之志,到毅然回国,艰苦卓绝成功研制“国之重器” ,从零到一、从无到有,这一路邓稼先和参与研发的同事们几乎倾尽所有,满腔热血地奋斗在一线只为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生逢盛世,更加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定琴:话剧以一枚子弹为引子展开,讲述了邓稼先先生光辉伟大的一生。经历过抗日战争,忍受过贫苦的邓稼先深知,只有拥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武器,我们才不会被欺负,才能保护好祖国和人民。他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人生值得,死也值得,为了中国值得。邓稼先先生投身于他热爱的核武器事业,鲜少回家,在科研工作中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充分利用。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使他身体越来越单薄,可是灵魂却越来越炽热。热爱是永不消磨的,情怀是鲜红的,邓稼先先生带领团队完成了无外国人参与的两弹研发工作,让中国拥有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他饱受疾病的折磨,为了找出投弹失败的原因,不顾自身危险拾回碎片,却因核辐射诱发直肠癌。在治疗时,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和生命透支的风险坚持工作,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事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却因为现实的困难而胆怯,不敢尝试。作为中国青年一代,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使人生的价值得到升华,是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向邓稼先先生学习,坚守红色情怀,将自己的命运与国之命运,民族之命运联系起来,方知灵魂之重。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龙吉兰:《马兰花开》展示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遇到危险时勇于牺牲,这种精神使我们深受感染。话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更强大、更厉害的子弹”。就是这枚子弹陪伴了邓稼先的一生,见证了中国核研究从无到有到强,这份把国家命运抗在肩上的责任,令人敬佩。我们始终要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一旦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到处受人宰割,就会被扼住发展的咽喉。中间有这一幕,同学们从舞台的各个角落站起来,振臂高呼,冲上台簇拥着邓稼先,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怀有满腔热血,为了国家的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纯粹而又真诚。通过这部话剧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感谢无私奉献的英雄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聪伶:观看《马兰花开》话剧,我深刻感受到了邓稼先这位伟大科学家光辉的一生和奉献精神。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他作为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始终保持着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崇高追求。在工作中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为了事业的完成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邓稼先如同一朵永不凋谢的马兰花,在中国科技史的长河中,永远绽放着熠熠光彩。通过《马兰花开》话剧,我更深刻地领悟到邓稼先的情感世界、人格魅力和科学理念,感受到他所做出的不朽贡献。这部话剧不仅是人物传记,更是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周李奕:《马兰花开》以颂扬老一辈科学家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立足于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宏大背景。话剧表演将跨越时空的感受传递观众心中,一幕幕精心设计的画面让观众们沉浸式路过了前辈的一生。时光流转,现处的时代背景已然不同于战争年代,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历久弥新。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青年人,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应当将汗水洒在美丽中国大地。童年时,侵略者的子弹头让“老邓”立下“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的远大志向;学成后,毅然决然回国放弃优渥条件报效祖国;工作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家的严谨与创新,带领大家探索全新领域。 “马兰花,默默人间美丽。马兰花,静静岁月流传。马兰花,默默绽放荒野。马兰花,静静安详天边。”悠扬绵长的歌声响起,我像是被带到了遥远辽阔的高原荒漠。不畏艰辛、永不放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对绽放于边疆的马兰花的描述,更是对在那片土地上为中国未来奉献的科学家们最贴切的形容。邓稼先的一生,就像马兰花一样尽情绽放,为国家和民族无怨无悔地献上永恒敬礼。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接近60年,在党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国家一直需要青年人才奋勇前行、卓越创新。发展的脚步不停歇,青春奋斗不止。作为当代研究生,我将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在自己的领域默默耕耘,追求更高的目标,用努力绽放青春的绚丽之花。

 

21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朱峻萱:刚刚观看了《马兰花开》这部话剧,与之前看过的话剧不同的是这部话剧是清华大学师生原创的话剧,因此我对这部话剧有极大的期待。剧中讲述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情节生动感人,全程两个多小时,有多处令我潸然泪下。邓稼先先生为我们祖国的核武器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从中我也感受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以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好好学习,将自己的专业应用到实处,为我们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1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范业弘:“从今以后,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一生也值得。为了它,死了也值得。”这句话可谓是浓缩了邓稼先院士的一生。原子弹和氢弹的大事他办成了,但也为此身患由核辐射诱发的直肠癌,在一次次透支生命的工作后,光荣逝世。多少人看到的是他的付出和牺牲,他说,这是值得的,为中国而值得。中国需要核武器,需要一份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在国际社会上挺直腰板。除了这满腔的爱国情怀,支撑他的,还有对核武器研究的热爱,对科研工作盎然的兴趣。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他用不同于却丝毫不吝于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谱写了以“两弹”为名的高亢激昂的乐章。邓稼先院士放弃优越生活,毅然投身科研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坚守的红色情怀也值得我们青年一代传承发扬。最后,马兰花象征着勤劳与勇敢,“初心不忘,花开远方”。

21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晓静:看完清华大学师生原创的话剧《马兰花开》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两弹一勋“邓稼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是:不满足于现状,同时又持续地付出行动不断折腾,而不是空坐在那儿杞人忧天。很小的时候,捡到侵略者攻打中国的子弹,不满足于中国没有自己子弹,所以发誓“等我长大了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子弹“;他16岁时,因不满足于北平上学时的现状,所以组织动员同学们一起去昆明的西南联大;后来他公费留学,因不满足于中国的现状,本着”China needs me“的信念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回国后,因不满足于中国原子弹的现状,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去到了西部戈壁一心投入原子弹研发。邓稼先就是这样一步步不满足于现状,并且一步步努力解决问题,慢慢把他带到最终那个高度——”两弹一勋“之父。

21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陶建平:2023年5月4日晚,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同21级环境学系全体党支部成员共同在线上观看了以清华师生策划创作的现代原创校园剧作《马兰花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从1950年,26岁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到1958年,他开启了隐姓埋名的28载核武器研制生涯;最终,1986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请求再去看一眼天安门。“共和国的脊梁““两弹元勋”邓稼先波澜壮阔的一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将以邓稼先先生为学习榜样,为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奉献一生!

 

22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赵悠朵:这次观看让我更加了解了邓稼先和许多科研人员在原子弹计划中遇到的困难:苏联带走了原本承诺的原子弹图纸,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图纸、没有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好像一切都走向了绝境。可是大家没有放弃,不断努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努力运用到实践中去。

 

22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姚欣怡:《马兰花开》生动演绎了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一生。话剧通过一幕幕演绎了一代伟人壮志凌云、一心报国的生命篇章,让人为之动人。邓稼先前辈面对祖国需要,毫不犹疑地挺身而出,真诚奉献,如马兰花一样燃尽生命只为绚丽绽放,最终创造出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不朽丰碑。

 

22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彤: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科技强国的抱负和梦想。他的自信,他的坚持,他的无私造就了中国在核武器研制上的巨大成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作为党员,更应该向邓稼先同志学习,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