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做深做实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4月20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开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智慧与方法”专题调研,本次活动也是学院党委第四期党建工作沙龙活动。邀请生命科学学院专职组织员赵娟、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潘海峰、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支委、地理科学学院专职组织员侯巧凤到会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副书记路葵、部分党委委员、专职组织员张琪、各党支部指导老师、支部书记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主持会议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是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其多个党支部均获批创建全国、上海市等各级样板党支部,多名党员获得全国、上海市等各级“党员标兵”、“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在分享环节,赵娟详细介绍了生科院党委以“三联共建”构建“五轴四环”党建工作生态圈的工作思路。赵娟谈到,注重积累、团队发力、准确定位、深入融合是党建工作创新创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精准分析学院党委和各支部优势,统筹好发展定位,发挥全体师生的力量参与其中,在不断提升党建质量的同时,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速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赵娟做交流汇报

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党支部,作为一个汇聚了物理学科学家的党支部,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创建经验也十分具有典型性。潘海峰认为,找准支部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打造支部品牌是工作关键。近年来,支部一直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为党员教育发力点,从党建的角度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内,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在服务好党员的基础上,引领党员紧跟党的步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外,以党建搭台,扩大交流圈和影响力,为支部建设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党员对支部有归属感,支部的蓬勃发展也为学院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潘海峰做交流汇报

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党支部,支部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创建,由教师党员和不同层级的学生党员组成。在分享中,侯巧凤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支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双向促进”的工作思路,并分析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侯巧凤谈到,支部充分凝练了学院“地学精神”、“极地精神”的本科生理想信念养成机制,通过课程思政、野外实践,引导本科生将理想信念扎根祖国大地,树立远大奋斗理想,做专业扎实、信念坚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侯巧凤做交流汇报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同三位嘉宾分别围绕基层党支部的科学合理化设置、品牌特色活动创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与提升等展开讨论。

会上展开热烈交流

在总结发言中,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书记谈到,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自2021年发起党建工作沙龙,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专题学习与研讨、外出调研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各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力和政治核心作用。目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已启动,希望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吸收本次沙龙中嘉宾们分享的宝贵经验,内化好工作智慧和方法,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调研和分析支部工作优势与短板,将“争先创优”作为支部建设的行动力量、将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支部的奋斗目标,与学院党委一道齐心凝聚高质量党建发展新动力。

作者、图片:张琪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