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生环学院组织观看“青春为祖国 挺膺共担当”主题思政大课

发布时间:2023-03-23浏览次数:379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进一步明晰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2023年3月23日下午15时,人民网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知名高校思政教师、优秀青年大学生等优秀代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春为祖国 挺膺共担当”主题思政大课,讲述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探讨新青年们如何奋斗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生环学院广大学生在收看主题思政大课后,深受鼓舞和感动,从几位嘉宾的讲述中汲取青春成长的力量。

1

组合
附:部分学生的观后感悟

生环学院22级硕士 高源:
      本次的思政大课的主题是“青春为祖国,挺膺共担当”,几位主讲人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贡献青春力量,并将这些力量汇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百年梦想的征途中的。在本次思政大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还领悟了作为一位青年,应该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做到与祖国共奋进。
      几位主讲人的讲述都十分精彩,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纪洲丽讲解员的故事。纪洲丽讲解员讲述了她在临沂市博物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作时的经历,特别是她在建国60周年,70周年以及建党100年的特殊日子作为一名讲解员的重担。她讲述到她需要记住几百页的讲解稿,为了讲解的专业性,她还阅读了几万页的相关资料,这浩如烟海的工作量让我想起了我大三时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当讲解员志愿者时的工作。虽然我只需要记住十页的讲解稿,只负责工业博物馆的一小个展区。但为了准确的向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讲述我国建国初期工业的发展历史,我反反复复背诵着讲解稿,这个过程十分痛苦。但当我向一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天安门的第一枚金属国徽是在沈阳浇筑成的时候,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像那段历史和当时的我联系起来了。我的辛苦也没有白费,听我讲解的学生里有一部分也感受到了那段岁月的峥嵘历程。我觉得,支持纪洲丽讲解员完成如此巨大工作量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厚重与艰辛,需要有人将这些故事完整的流传下去,这些故事里的精神与人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也是鼓励我们奋勇拼搏,继续建设我们国家的动力源泉!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前辈们为祖国奋斗的故事,在故事中体会高尚精神。再将精神化为自己的力量,在实现百年梦想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生环学院21级硕士 陈婧:
      这次思政课程邀请了很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嘉宾,有几位讲述的故事更是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共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迪波博士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冬奥志愿服务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热情地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国青春力量、诉说中国声音,他自信的身姿与有力的话语让我深感当代青年活力无限、魅力无限,自己内心也信心倍增,这或许便是榜样的力量吧!在东奥会中获得冠军的徐梦桃也同我们分享了她成功背后的故事,一次日常训练造成的伤病使她切除了70%的半月板,虽然在我们的认知中运动员被伤病缠身似乎很常见,但真正经历过由此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后,还能够克服它、战胜它,微笑着接受它的人却并不多,徐梦桃做到了。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她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家乡人民的见证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确,生活在当代的青年很少再被动地吃穷困的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便安于享乐,在党和国家的引领下,我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们拒绝躺平、克服懒惰,乐于做“自找苦吃”的新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相联结!

生环学院21级硕士 李尤: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常学常新、常做常新,多思考多实践。在本次的思政大课中,刘迪波和徐梦桃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作为中国新时代青年,各自在相关领域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发挥所长,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同时其他几名演讲者在逐梦之路上的心路历程也让我很受鼓舞。希望自己今后也能够把个人理想抱负同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生环学院21级硕士 张聪伶:
      同上一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春为祖国 挺膺共担当”主题思政大课,我对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刘迪波的分享尤为感动。冬奥会期间,刘迪波作为志愿者,负责陪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80岁的意大利老先生观赛参观。面对57岁的巨大年龄差以及潜在的文化差异,刘迪波完全没有退缩,以自信与耐心做好志愿服务,还结合自己理工科专业知识,讲述首钢园背后的工业遗产涅槃重生、延庆赛区建设时的生态文明成果等生动的中国故事,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待客之道,结交了一份忘年之谊。理想对于当代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青年,应当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重任在肩,我们应当坚定理想,用青年理想推动青年使命,扬帆远航!

生环学院21级硕士 王莹:
      本次思政大课由多位新时代青年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在这里我想就徐梦桃的夺冠事迹,结合之前对于她训练经历的了解,讲述我的个人感悟。北京冬奥会冠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等等,在徐梦桃的身上体现出多个优秀的头衔,但这背后的艰辛只有本人才能深刻体会。徐梦桃曾四次征战奥运会,并且在此期间历经多次手术,曾因伤病切除了70%的半月板,但仍然坚定地站在赛场上,最终夺得北京冬奥会冠军。经历了如此艰辛,徐梦桃仍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鼓励我们:“应对人生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对人生有规划、有安排;最后,计划之后要合理高效地执行。”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徐梦桃希望广大青少年都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自我奋斗中不断奉献自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路葵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