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学期伊始,为了帮助研究生们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明确奋斗方向,2023年3月8日晚,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邀请院优秀青年教师王嵘老师在闵行1教206教室为全体研究生带来一场生动的“开学第一课”主题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辅导员吴丹参加本次活动。
讲座中,王嵘老师结合自己的读研经历和工作体会,以“生环院漫游指南”为题,与研究生们展开亲切交流。王嵘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背景与工作经历。王嵘老师本科与硕士都是毕业于本院,博士阶段赴英求学,归国以后一直在学院工作。王嵘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读研期间难忘的经历,导师不在身边只能通过邮件远程沟通、克服科研经费不足完成十几万份昆虫样品的物种鉴定、长达7.5小时的博士论文答辩等,寥寥几语,同学们能深刻感受到王嵘老师在国外求学时的不易。

当被问起是如何做到这些的时候,王嵘老师回忆起自己研究生期间独自前往千岛湖进行野外考察的经历。当时的他在遇到一些挫折后当即想放弃,是他的导师陈小勇老师鞭策他,让他明白做研究放弃很容易,但终究会一无所得,只有坚持下去、埋头苦干,才能有所收获。之后他终于完成了千岛湖野外考察工作,有了这成功的第一步,也让他建立起了自信心。在这之后,在科研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迎难而上。王嵘老师用生动的事例与真切的感悟分享,勉励同学们要坚定对自己的信心,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与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接着,从科研的定位说起,王嵘老师为大家讲述什么是生态学学科中重要的立意,以及研究背景的重要性与受众范围是如何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通过讨论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何科学地设计生态实验、研究结果的用途等话题,王嵘老师带大家辩证思考、多维分析。而关于如何和导师相处这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话题,王嵘老师结合自己作为导师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了学生和导师如何沟通的建议,希望双方多一些相互理解,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讲座的最后,王嵘老师寄语同学们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尝试创新三点建议。他希望大家成为踏入社会后可以成为面面俱到的通才,或者成为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才;避免把研究生当作高中读,为了内卷而内卷;避免盲目跟风攀比;不要花时间为自己找借口,多花时间让自己的科研向前推进。王嵘老师发自肺腑的建议与希冀为同学们解答了思想困惑,减少了对于前路的迷茫,更加鼓励大家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我。

此次“开学第一课”主题讲座,培养了大家的学术思维与科研精神。研究生是面向未来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争当勇担历史责任的有为青年、科学高峰的攀登者、科学家精神传承者和优良作风学风的践行者,崇尚科学精神、践行学术规范,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讲座中,王嵘老师结合自己的读研经历和工作体会,以“生环院漫游指南”为题,与研究生们展开亲切交流。王嵘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背景与工作经历。王嵘老师本科与硕士都是毕业于本院,博士阶段赴英求学,归国以后一直在学院工作。王嵘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读研期间难忘的经历,导师不在身边只能通过邮件远程沟通、克服科研经费不足完成十几万份昆虫样品的物种鉴定、长达7.5小时的博士论文答辩等,寥寥几语,同学们能深刻感受到王嵘老师在国外求学时的不易。


在讲座的最后,王嵘老师寄语同学们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尝试创新三点建议。他希望大家成为踏入社会后可以成为面面俱到的通才,或者成为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才;避免把研究生当作高中读,为了内卷而内卷;避免盲目跟风攀比;不要花时间为自己找借口,多花时间让自己的科研向前推进。王嵘老师发自肺腑的建议与希冀为同学们解答了思想困惑,减少了对于前路的迷茫,更加鼓励大家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我。

文:张聪伶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