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科学防疫大课——生环学院组织全体学生线上收看钟南山院士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2-12-15浏览次数:619

      2022年12月15日,生环学院组织全体学生通过线上收看钟南山院士给全国高校学生上的科学防疫大课——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
1
     讲座中,钟南山院士总结了两年多来抗疫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了全国范围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的特点,介绍了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并为师生在大学校园内加强个人防护提出了建议。
组合
      同学们纷纷表示,钟南山院士的抗疫大讲堂让大家对防疫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科学防疫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理解、配合、支持,需要社会同心、同向、同行。只有人人担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更自觉、更主动、更称职地当好疫情防控和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才能赢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文:路葵 图:学生提供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学生观后感
郑苗淼(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2022年12月15日,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由钟南山院士主讲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学习了抗疫新形势和应对方式以及如何科学理性认识奥密克戎。我国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取得抗疫举世瞩目的成就,WHO在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将我国强力防控策略列为最佳选项。钟南山院士表示,对于奥密克戎,全国范围第二波毒株—奥密克戎的流行,传播力更强,患病率更高。新冠病毒演变速率在奥密克戎突变株之后明显增加。但是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并不可怕。今后,我国的防控政策的重心从防控感染到防控重症。12月7日国家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这需要我们准守规范,贯彻落实。下一步的防控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和加强个人防护。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做自己的健康第一人,承担起校园和社会防疫工作的责任;要学好这份新冠防疫手册,从容应对疫情发展新变化;要做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展现出青年人的担当!

张聪伶(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报告中,钟南山院士分别介绍了两年来抗疫取得的成就、全国范围第二波(Omicron)疫情的特点,以及下一步的防控关键等内容,深入浅出,带我们清晰准确地了解了当前疫情形势与防范要点。与奥密克戎毒株相比,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其致死率非常高,正是前两年正确的动态清零政策才得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而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重症率、致死率与流感差别不大,不同的点在于它传染性极强,是流感的10倍。新冠的后遗症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嗅觉及味觉障碍、关节肌肉疼痛等,但只要我们正确看待新冠,不盲目恐惧,加强锻炼,以及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就能更有信心应对当下以及未来的挑战。

吴海鹏(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通过观看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让我对于新冠疫情动态趋势和应对措施有了更加系统而清晰的认知。我认为作为校园内的学生群体,十分有必要对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和致病性、以及校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方面有一个科学概念。如同钟南山院士在讲座中提到的一样,感染新冠是一个自然规律,大家并不是主动要去得病,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冠疫情,做好防护。是否感染新冠不应该是每天让我们揪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自己是否科学地掌握了个人防护和恢复期注意措施。通过讲座,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了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同流感差不多,下一步可以计划在全程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再加一剂异种疫苗,这些科学信息给了同学们在校园抗疫的信心,愿春日不迟,期待我们共同迎接下一个春暖花开。

李琳(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疫情反反复复,一转眼三年多了。我觉得在这不平凡的三年里,每个人一定都有很多感悟与心得。在今天举办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当我看到屏幕里的钟南山院士的时候,发现先生的脸上似乎多了很多皱纹,一时之间,感慨万千。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很勇敢,为每个前行的人点赞。

目前,全国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进出门不用扫码了、跨地区流动不再查验了、商场堂食不再停业了……,这些优化措施让久违的烟火气在街头巷尾开始弥漫。面对迅速回归日常的生活节奏,很多人或多或少还会感到有些不太适应。但是,防控方案的优化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常态化防控“结束了”。事实上,“自嗨式放松”为时尚早。疫情防控攻坚战还在继续,我们仍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恐惧,不要听信谣言和不实的信息。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吕冰薇(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钟南山院士非常系统的讲解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应对措施及科研进展,客观全面的总结了新冠疫情的趋势,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之前的研究显示同种疫苗继续加免,预防感染效果不会增强但预防重症的效果依然存在。如果用异种疫苗加免效果则明显提高。前几天也看到了第四针疫苗的相关新闻,听完讲座我计划之后尽量再接种一针异种疫苗。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个同学提问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钟院士的回答是保护好自己就是很大的贡献。所以,加强防护是我们目前所能做的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事情,平时我们还是要保持戴口罩和勤洗手的习惯,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

商晓凡(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今天下午,我听了钟南山院士主题为“新冠疫情动态及应对”的讲座,这个讲座在当下放开的环境里十分及时且有益。放开不是躺平,从讲座中我了解到现在我国的疫苗接种率是比较高的,这可以大大保障很多人的安全。同时,现在社会上有多种种类的疫苗,日后加强混种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感染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奥密克戎的预防和恢复过程,有耐心有信心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

程莉(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在这次讲座中钟南山院士对如何科学理性认识奥密克戎病毒,从容应对疫情发展新变化,做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关心支持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如今,国家开始实行开放政策不再进行静默管理,但我们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此前三年,国家一直在保护我们,而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向在疫情中牺牲和奋斗拼搏的人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一直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科学认识奥密克戎病毒,从容不迫的应对疫情发展的新变化,从自身做起,不信谣,不传谣,辩证地看待网络上关于疫情、政策等不同的声音,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随便发表言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曾雨霖(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现如今,疫情虽然已经放开,大家获得了自由,但同时风险也并没有结束,所以疫情防控仍然十分重要。在个人防护方面,我们学生应在居家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将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理性对待,科学防控,科学认识奥密克戎病毒,也要正确且有准备的应对疫情的变化,无论是疫情的发展还是网络舆论的褒贬不一,都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好疫情防控,不松懈,正心态,强锻炼,积极面对当下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刘啸林(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今天聆听了“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活动中钟南山院士题为《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科普讲座,让我对于当今形势下疫情的特点以及如何加强个人防护有了新的认识。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我国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采取强力防控策略,力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钟南山院士带领我们首先系统的回顾了我国两年来抗疫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全国范围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的特点,介绍了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最后强调在大学教学环境中如何让学生加强个人防护等问题,简明扼要,一语中的。身处于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作为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我们更应该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共聚集,加强个人防护,不应为感染而害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牢牢把握住防控关键,同心协力应对这场疫情,共同迎接下一场的春暖花开!

张杰(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会议伊始,钟院士先后讲述了两年以来我国在疫情期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对于前期面对致死率较高的毒株时,将切断传播链作为首要措施,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致死率大幅度下降的状况。无论是在武汉疫情防控以及大上海保卫战,我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都取得了重大成绩。当前,在面对第二波的疫情的新形势下,由于其传播率较强,累计确诊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当稳住心态并加强个人防护。首先,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非必要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也要带好口罩;其次,不应为感染而害怕;最后,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始终牢记预防感染尤为重要,进而减少互相感染的风险。疫情终将散去,春天必将到来。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坚守和相互配合,一个美好的新局面将会更快的到来。、

赵欣迪(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今天听了钟南山院士主题为“新冠疫情动态及应对”的讲座,我对目前广泛传播的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和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等有了更加科学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国家前期的防控还是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疫苗接种对于老年人保护效果十分有效,接种疫苗可以大幅减少死亡风险。其次,尽管奥密克戎致死率和流感差不多,且现在各地都在逐步放宽疫情政策,但这并不等于全面放开。尽管新冠感染不可怕,我们大部分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抱着“早晚都会阳不如早阳”的心态是非常不正确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仍要做好防护,尽量减小感染的风险。我们有必要关注身边的亲人朋友做好疫苗接种和日常防护,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亲友。

陈俊芳(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钟院士的报告回顾了两年多来,中国的防疫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国民死亡率和感染率相对较低。而如今新冠病毒的突变率越来越高,传染率极强,使得大多人感染成为“小阳人”,此外,当感染新冠后,也不必要太过于恐慌,目前感染后病变基本在上呼吸道,极少到肺部,感染者大多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状,致死率较低,大多数的人在5-7天就会好转。好转后,对于人体而言相当于一次天然免疫,可以适当降低下次得新冠的概率。疫情当下,生命至上。我们要加强疫苗的接种,并有效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聚集,不舒服的时候及时进行抗原自测。此外,有基础性疾病的新冠感染者,等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能盲目吃药,要和医护人员做好沟通交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扛住疫情。

朱旭阳(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当前的防控形势虽然和以前相比差别很大,相对“放开”,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报着早晚一阳的心态。现在“小阳人”的比例增加迅速,像学校和学院中核酸阳性和混管阳性也屡见不鲜,所以更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不聚集。同时也不要因感染感到恐慌,放平心态,积极应对。

李然(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2022年12月1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通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了抗疫大讲堂,钟南山院士表示,感染并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对于目前流传的一些观点,例如,新冠病毒是否是“北强南弱”,钟南山院士也作出回应,北方和南方的变异株没有本质区别。对比Delta毒株,Omicron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更低,感染病例仅4.5%存在后遗症,而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针对接下来的生活,钟南山院士强烈呼吁,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预防感染依然很重要,个人防护也仍然重要,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线等;相关单位需加速药物,鼻喷(或雾化)疫苗/抗体的研发及审批进度,期待来年我们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王茜亚(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今天下午观看了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讲话,对奥密克戎也了解了很多,钟南山院士表示:奥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但是还是要注意平常的防护,防止大批感染,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不要为感染而害怕,摆正心态,从容面对。

吴晓玲(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钟院士两个小时的娓娓道来,科学严谨又十分亲切地介绍了新冠病毒袭击中国以来,RNA病毒在不同时间段的发展、变异、毒性强弱、受感染人群、感染范围强度及国家在不同阶段审时度势采取地强而有力的措施。课堂中的每个结论都使用了实际且大量的科研研究结果和论文佐证,非常地科学,国家政策的主导与变化及专家的建议并不是空穴来风,始终遵循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同时钟院士很详实地介绍了新形势下,omicron的特点和致病性以及大家感染了新冠感冒不同症状下的处理,既缓解了人们一部分对于病毒的恐慌和感染地焦虑,也为大家应对病毒指明了科学的方法。在最后,钟院士甚至对于舆情做出了见解,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媒体新闻,一件事情的花样解读,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培养分析事件、理解事件的能力并立场态度端正的去坚持正确的观点和行为,不要被恶意及不良引导所迷失方向。在新时代,舆情似疫情,面对身体压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心理上的冲击,拥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十分重要。相信在党的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尽快恢复生活常态,健康地与亲朋好友相见!

龙吉兰(生环学院2021级研究生):

      今天观看了钟南山院士的直播讲座,受益很大,特别是对于我们在校学生。疫情之下,由于大部分地区受到疫情管控,这是受到很多约束的一件事情。但是疫情之下,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所以只能尽力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乐观面对,不恐慌不害怕,积极迎接一切困难。

张成端(生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

      今天,我们观看了钟南山院士主讲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从动态清零到九不准、二十条、新十条,都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对疫情政策做出的优化。我们大学生要从容的面对疫情发展新变化,科学客观的看待Omicron病毒,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在校园里,我们要佩戴好口罩,加强自我防护,尽量减少感染的可能性,不恐慌,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青年担当。平时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同时还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以更好的应对新冠疫情。

孙金浩(生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 

      在三年的抗疫中,我国抗击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WHO报告中将强力防控策略列为最佳选项,我们高兴于取得成就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新冠的高变异性高传播性,所以要辩证的在发展中看待问题。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奥密克戎的变异率达98%,出现了传播性更强但致病致死率极大的降低,致死率小于了0.1%,所以国家通过调控疫情政策是与时俱进的措施,是在对疫情形势与病毒研究的综合研判后来做出的选择,身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党员,更要无论在何时都要坚信国家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忘初心,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做好自我健康的管理人,继续打赢疫情攻坚战。

滕永跃(生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

      钟南山院士在花甲之年,领军鏖战非典;耄耋鬓霜,星夜逆行武汉。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他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是中华儿女战胜疫情的坚实依靠.大家相信他,不仅因为他是院士,是呼吸系统疾病权威,也因为他总是勇于说出真相。今天他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中的讲解深入人心,钟院士从科学医学原理讲解了Omicron对人体的侵害机理,相比于之前的新冠,现阶段的毒株更加温和,致死率等大大减少,这不仅减缓了大家对于毒株的恐慌,而且从科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Omicron。但是面对疫情发展新变化,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还是需要继续注意防护,每个人作为个人健康的第一人,也要做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关心支持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在参与校园和社会防疫工作中彰显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