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和23日上午9点、30日下午14点,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于云端成功举办了三期“Proseminar for papers”学习研讨项目。活动邀请到2019级生态学专业的林彤学姐和施辰玥学姐、环境科学专业的毕菁然学姐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于淼学姐,她们为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论文导读。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论文阅读心得与技巧和科研前沿成果,更揭开了大学生活的神秘面纱。
在第一期中,林彤学姐首先引导同学们关注论文标题,确定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然后了解论文作者,以及他所属的机构,熟悉自己专业的大牛是十分必要的。接着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论文是基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的。另外,关注论文所在的期刊和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论文发表日期。
其次,林彤学姐建议同学们可以选择新发表的或经典的论文进行阅读。读论文应该是一个长时间精读的过程。同学们如果能保持一天读一个小时,两天读一篇论文的效率,能力将会很快提升。
最后,林彤学姐介绍了阅读论文的具体方法:一是阅读论文摘要,大致了解整篇论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并对摘要进行归纳。二是使用不同颜色标记论文关键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重要信息。
在第二期中,研讨会以一个触动人心的、对顾伯健老师的采访视频开始。视频内容深刻感人,激发了在场同学们对绿孔雀保护的兴趣,引入了“放牧对绿孔雀保护是否有影响”的疑问。
随后,论文研读会便正式进入正题。林彤学姐从摘要、引入、研究方法,到结果、分析、猜测展望,每一段都进行了的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为我们展示了她自己在阅读论文时提炼的大纲和笔记,便于同学们对这篇论文总体的行文思路有了清晰的认知。在对具体某一段开展讲解时,林彤学姐会对论文上自己的彩色勾画进行解释,她勾画出了每一部分研究的中心问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以及分析研究结果所获得的结论等关键信息。
最后,在场同学和林彤学姐互动问答,本次生态场的研读会落下帷幕。

而后,对于阅读方法这一方面,毕菁然学姐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目的选择阅读部分并重点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意义,同时建议同学们尝试用多种色彩笔进行标记的方法梳理文章,最后一定要多看文章,先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写论文的能力;其次,可以多向学长学姐和老师问问他们认为比较好的综述型论文;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试着去学习桑基图和地图的制作,为以后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毕菁然学姐还推荐了一些论文阅读工具用于阅读和翻译:能实现手机,电脑,平板笔记同步的flowus ;用于图片制作的ps,origin和matlab以及相关论文网站。

首先,施辰玥学姐强调,背景和讨论部分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研究方法则只需了解即可。然后,施辰玥学姐结合论文图片,简要介绍了论文内容,并带领同学们接触了系统发育、物种可塑性、叶经济谱等新概念。
最后,施辰玥学姐从自身经验出发,为大一大二同学们解答了关于学习、备考、保研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学生活。

于淼学姐在共读论文之前,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紧接着,于淼学姐给出紧抓摘要、确定论文中心两个建议,鼓励同学们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论文。而后,学姐从纺织业流出的固体废物、纺织废料的物价稳定、纺织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应用、总结与展望四个方面带领同学们对论文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析。
讲解过程中,于淼学姐不仅对论文中心论点和补充材料进行了详细解读,还补充介绍了酶解、纤维再生、超临界流体等一系列专业术语,帮助同学们理解纺织废料的增值与生产。本次共读活动为环境专业的同学们提供的专业发展的新视角,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于不同领域中发光发亮。
在四位优秀学姐的倾力讲解下,生态的同学们认识了更多研究新角度,环境的同学们也走进了多个新领域。更重要的是,四位学姐立足自身经验,悉心指导了同学们如何高效阅读论文、如何应对大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学习问题,使同学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盈溢希望。
文:叶艺博 景齐心 罗亦奇 徐庆 沈子翔 图:龙诗怡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