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双碳”创新与创意 系列讲座(第二场)

发布时间:2022-11-09浏览次数:338

       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11月8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王鑫教授分享指导科创比赛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开展题为“发电细菌与低碳污水处理”的主题讲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秋卓老师、研究生教务秘书束亚男、部分专业教师以及70余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副院长张秋卓老师担任主持。
图片1
“双碳”创新创意系列讲座第二讲——发电细菌与低碳污水处理
      讲座开始前,张秋卓老师介绍了嘉宾王鑫老师基本情况,对他的分享表示热烈欢迎。
      细菌可以发电吗?王鑫老师首先从“什么是生物电”引入生物与电的关系,指出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电子转移。随后,他从“神奇的电缆细菌”以及“细菌发电的原理”两个方面向同学们解答细菌是否可以发电的问题。
      发电菌与低碳污水处理的关系。污水生物处理是人工强化的自净过程,外加能量补充电子受体会加快自然自净过程。王鑫老师从电能流入微生物反应的能量转移机理进行解析,详细介绍了获得发电菌的过程。
      发电细菌相关应用、小制作展示。介绍相关技术原理后,王鑫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与发电细菌相关的小制作。例如小型化的MFC——“会说话”的植物、生活污水BOD检测、水质毒性预警传感器、“自食其力”的机器人等,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发电细菌技术的应用前景。
      最后,王鑫老师以“做一台属于自己的微生物电池”的制作方法作为讲座结尾,鼓励同学们在创新创业比赛设计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做出自己的特色。
图片2
讲座部分内容展示

 

图片3

答疑互动环节

      在答疑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微生物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获取发电菌的过程”等问题与王鑫老师进行积极的探讨,王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张秋卓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指出学科交叉是创新创业大赛的关键,同学们参与大赛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同学积极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附:讲座海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