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下午1: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45期研究生环境学科光华学术论坛,在资环楼435室举行,本期论坛由生环学院王维康老师主持。
主持人王维康老师
01|杨梦杰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现状及优化减排路径研究
首先报告的是来自杨凯老师课题组的杨梦杰同学,他的口头报告题目为《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现状及优化减排路径研究》。研究构建了 2005-2019 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省级碳排放清单,评估了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碳减排潜力与路径。

生环学院杨梦杰
02|庞蕊蕊 微塑料和纳米氧化铜对微生物反硝化过程的联合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位是来自苏应龙老师课题组的庞蕊蕊同学,她的进展快报题目为《微塑料和纳米氧化铜对微生物反硝化过程的联合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分析SEM电镜图、Zeta电位和ROS水平的变化,发现纳米材料和微塑料容易在微生物表面附着,并且联合作用使反应后体系中粒子之间具有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体系更加稳定。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均能诱导ROS产生,二者的联合作用下诱导ROS量显著低于CuO NPs单独存在的值,从而对细胞造成较弱的抑制效应,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也减弱。该结果与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对反硝化过程的联合效应弱于CuO NPs、MPs单独存在的规律相一致。

生环学院庞蕊蕊

03|吴振宇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徐娟老师课题组的吴振宇同学,口头报告题目为《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研究》。研究借助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考察其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长期运行效果,分析焦化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揭示焦化废水中污染物在电化学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降解机制。

生环学院吴振宇










04|杨汇莹 深渊海沟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汇集地及其人为污染特征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马黎萍老师课题组的杨汇莹同学,她的进展快报题为《深渊海沟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汇集地及其人为污染特征》。文章调查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MT)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和组成,以阐明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始状态和背景水平。并探索极端生态系统是否已经受到人为污染,解析MT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微生物宿主及其环境归趋。

生环学院杨汇莹
05|王凯男 秸秆炭基微生物肥的制备和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张秋卓老师课题组的王凯男同学,她的口头报告题为《秸秆炭基微生物肥的制备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经过前期条件的筛选,制备的秸秆炭基微生物肥能有效提升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且按常规施肥量的90%施肥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利于促进肥料的减量化。

生环学院王凯男
06|严梦琴 二氧化钒的改性及近红外反射性能的调控
上半场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陈超老师课题组的严梦琴同学,她的进展快报题目是是《二氧化钒的改性及近红外反射性能的调控》。研究指出:掺杂Cs并未改变VO2的晶体结构,所得产物均为M相VO2;Cs+掺杂进入VO2晶格中,引入了氧空位,提高了VO2 (R)对近红外的反射率,使得掺杂的样品的光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生环学院严梦琴
07|黄宇诺 2,7-二溴咔唑诱导热带爪蟾胚胎脂质代谢介导的心脏发育毒性
下半场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张颖老师课题组的黄宇诺同学,口头报告题目为《2,7-二溴咔唑诱导热带爪蟾胚胎脂质代谢介导的心脏发育毒性》。研究指出,个体水平上,2,7-二溴咔唑暴露导致热带爪蟾胚胎出现以围心腔水肿为主的畸形表型,同时胚胎心率减缓、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紊乱,表现出心脏发育毒性;分子水平上,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脂质代谢与转运相关基因显著下调,相关通路改变。同时,暴露后胚胎中各类脂质分子含量减少。

生环学院黄宇诺
08|刘文龙 关于三维电化学物理场建模的相关问题探讨
下半场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李秀艳老师课题组的刘文龙同学,他的进展快报题为《关于三维电化学物理场建模的相关问题探讨》。报告就三维电化学研究方向、三维电化学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物理场模型在电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三维电化学物理场建模的优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生环学院刘文龙
09|罗雨昕 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实时监测碱性磷酸酶及其在藻华预警中的应用
下半场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邓晶晶老师课题组的罗雨昕同学,她的口头报告题为《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实时监测碱性磷酸酶及其在藻华预警中的应用》。研究选择了两种具有相反发光特性的客体将其包裹进无限配位聚合物中,使得纳米粒子在荧光通道中同时具有AIE和ACQ的现象,为建立一种新型的实时比例荧光碱性磷酸酶测定奠定了基础。此外,除了光谱变化,其明显的颜色变化易于与智能手机集合,为数字藻华预警提供了可能。

生环学院罗雨昕
10|郗家瑞 铁基MOF的制备及其在异相电芬顿中的应用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王维康老师课题组的郗家瑞同学,她的进展快报题为《铁基MOF的制备及其在异相电芬顿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CP上沉积的活性过渡金属Fe和Co的复合MOF具有良好的2e-ORR选择性,两种元素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提高了电芬顿反应中阴极的EF活性。制备的电极对典型污染物四环素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机理实验证实,在EF过程中,·OH是主导活性组分。研究为过渡金属电极协同对实际废水的非均相EF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环学院郗家瑞
各位同学汇报结束后,王维康老师组织现场投票,在场同学积极参与,现场选出了郗家瑞、罗雨昕、杨梦杰三位同学获得第四十五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


第四十五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
附:活动海报

文:吴忠玲
图:吴忠玲 王超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