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往昔峥嵘岁月,擘画学院未来发展。在热烈庆祝华东师范大学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十四五”发展,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10月17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情系生环、共策发展”校友咨询会。兰州大学李凤民、上海海洋大学江敏、浙江师范大学倪健、北京大学程和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曹亚南、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阮仁良、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朱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侯翠荣、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湘南、上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吴祖强、上海绿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王勇、华东师大大学科技园向盛斌、上海英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明成、西克麦哈克(中国)仪器有限公司赵兵作为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议生态环境学科发展。学院还特邀退休教师代表宋永昌、翁恩琪、徐亚同、施汉一同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学院党委书记刘婕、院长陈小勇、副书记路葵、副院长周天舒,张秋卓以及学院学科负责人、各基地负责人、台站负责人、院长助理、教师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认真聆听院情介绍
校友们认为,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要注重大小学科领域交叉,扩大人才队伍数量、提高人才队伍质量,通过吸纳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方面,要抓住热点、亮点,抢占发展先机,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团队,凸显学科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站位需求,与时代同向,做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生态保护行动的践行者,积极寻找适合学院发展的体系,多与学校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发出“生环”强音;增强与校友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强产业化发展,为师生提供更广阔平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校友们积极为学院建言献策
宋永昌先生在会上发言
翁恩琪先生结合钱旭红校长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阐述自己对学院发展的期望,翁先生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处于变化之中的,应当结合当前形势认真思考科研、教育工作如何开展,以应对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翁恩琪先生在会上发言
徐亚同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叮嘱青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动手能力,积极促成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扩大学科影响力。同时,他还希望青年教师,不仅要精耕科研,也要走出实验室,深入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徐亚同先生在会上发言

在建校70周年之际,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优秀校友——上海英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明成,向学院捐赠100万元,支持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会上举行了朴素而隆重的捐赠仪式,刘婕和陈小勇向心系母校的校友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为张明成颁发了捐赠证书。
学院为张明成颁发捐赠证书
会后,退休教师和参会校友一同参观了《丈量美丽中国》实践教学成果展。《丈量美丽中国》课程自7月5日开课以来,持续受到学院退休教师和各界校友的密切关注,参与课程的师生在返回上海后,积极进行课后总结,撰写实习成果论文,课程成果丰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始终秉持“卓越育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使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积淀的是爱在生环的温度、追求卓越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的力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将传承老环科系精神,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和谐兴院”理念,凝心聚力再出发!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