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桃李芬芳。2021年10月16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于上午和下午分别在中北和闵行校区举办建校7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六十余位校友相聚师大,畅游菁菁校园,共叙师生情谊,感恩培育之情,共话学院发展,共同为母校送上生日祝福。 感念校园情谊 重拾青春年华 上午8:00,校友们陆续回到美丽的师大校园,很多校友都是直接拖着行李箱直接从机场火车站赶到学校,突降的气温丝毫没有减轻校友们“回家”的热情。志愿者们有序地为每位校友发放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和学院的纪念品,很多校友拿到后,马上换上学校定制的印有七十周年校庆LOGO的纪念卫衣,清新靓丽的白色卫衣顿时让大家重返青春,似乎又回到读书的青葱岁月。学院为每位返校校友特别准备了校庆定制明信片,一张张师大美景图唤起校友们的美好回忆。学院的纪念品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小“礼物”,它就是学院科研团队在崇明横沙岛改良土壤上孕育出的科研成果——幸福生态米。


“在一起,正青春”——班级合影留念
返校日前夕,学院特别整理和翻拍了原环境科学系的一些老照片,这本“老照片相册”唤起很多老校友的青春回忆。

“话当年,忆芳华”——老照片中的青葱岁月
“你还记得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吗?”
“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好怀念读书的时候啊。”
“你看那时候你可是一头浓密的卷发呢”
“哇,你看这是我们在淀山湖采水样的照片”……
校友们仔细翻看着一张张“有故事”的老照片,感概万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重拾起那些青葱岁月的印记。
学院还为校友们准备了毕业学位服,让校友们坐上“时光机”,重温毕业的庄严与激动。有的校友当年毕业时错过了穿学位服拍照,在毕业多年后终于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时光里,仍少年”——重穿学位服重温毕业时刻
品尝生态大米 重温幸福时光
在校庆文创嘉年华展会上,有一个展位“生意”兴隆。听不到手机扫码支付的“滴滴”声,却很快排起了队,原来这里是向全校返校校友免费赠送限量300份的幸福生态米。生环学院的志愿者们详细地向来自各院系的校友们介绍幸福生态米,这是生环学院“生态修复创新团队”在崇明横沙东滩新生地开展土壤修复工作的“硕果”,团队通过科研攻关,形成一套全新的土地改良方案,变贫地为沃土,种出了金灿灿的“幸福生态米”。七秩芳华,科研团队为母校献上了一份最质朴、最暖心的礼物,10月16日校友返校日当天,中北和闵行两校区食堂供应的校庆午餐中的米饭全部是“幸福生态米”,让全校师生、校友共享科研人的幸福成果。

志愿者在 “稻田中小花狮的幸福生活” 展板前合影

向校友介绍和赠送幸福生态米
上午11:30,生环学院校友们齐聚在文史楼107共进校庆午餐,吃上了香喷喷的幸福生态米。
生环学院的校友们说“吃到学院香甜、软儒、Q弹的幸福生态米,我太高兴了,这是我们学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之前就听说我们学院的米味道香、口感好我,希望以后能在市面上买到,以后我买米就认准这个牌子啦,吃上生态米,生活更幸福。”
在食堂用餐的其他院系的校友说“母校太贴心了,这米饭真香,我打100分,还有经典的玉米炒葡萄,满满都是难忘的回忆呀。”

“共享科研成果,体验幸福味道”——共进校庆午餐
在生环学院校友们齐聚教室用餐时,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副院长周天舒、原环科系系主任翁恩琪、退休老师顾泳洁和王秀芝老师也来到校友聚会的教室,与大家亲切交流,让校友们感动又惊喜。校友们畅叙旧情,感慨时光荏苒,各位老师和同窗却风华不改,更感慨师大七十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卓越成绩。现场其乐融融,校友们不禁感慨“回家的感觉真好”。

“重温师生情谊,共述师大情怀”——学院领导、退休教师与校友交流对话科研成果 感悟生态初心
下午,校友们前往闵行校区生态岛,在博士研究生高志文的带领下,聆听昔日建筑垃圾堆成的小岛是如何华丽蜕变成为今天茂密的“小小森林”的;校友们还在闵行第四教学楼一楼大厅参观了《丈量美丽中国》野外实践课程成果展示,熟悉的场景让校友们纷纷回忆起大学期间上过的野外实习课,追忆当年一起爬过的山、捕过的虫、拉过的样方……校友们追忆当年的同时,也为学院这些年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参观闵行生态岛

观看《丈量美丽中国》课程展示
跨越千里山海 有朋自远方来
除了返校校友,10月16日下午,学院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调研者”,他们是来自云南寻甸县委的主要领导和我校寻甸籍的学生们。华东师大与云南寻甸县结缘于脱贫攻坚,携手于乡村振兴。2019年8月,教育部新增华东师大为寻甸县定点帮扶中央单位,华东师大自此与寻甸县缔结了特别的缘分。在华师大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特别邀请寻甸县委主要领导来到华东师大,共同见证华东师大七秩华诞。
在四教一楼大厅,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老师向寻甸县委一行嘉宾介绍了《丈量美丽中国》野外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刘婕老师介绍了该门课程在开展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注重以课程思政引领师生卓越发展,将“绿色”生态学野外实践与“红色”中国精神传承相结合,将课程打造成为“五育并举”的课程思政教育范本。指导学生开展“走绿色生态之路,传红色中国精神”主题社会实践,走访调研、参观交流、宣讲授课、采访座谈等形式,学生“与前辈对话”,追随我国老一辈生态学家的步伐,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学生“与历史对话”,感悟以燃灯精神、长征精神与脱贫攻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生“与云南对话”把知识传播到每个角落,增进东西部交流;学生“与祖国对话”,践行师大校训,更广泛深远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刘婕老师向寻甸县委一行嘉宾特别介绍了《丈量美丽中国》实践课程的最后一站正是云南寻甸。师生在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以“寻梦”为主题,追寻长征足迹,重温百年党史;在寻甸民族中学,大学生们做起“小老师”,面向高二学生开展了一次“筑梦”微课堂活动,在中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要用奋斗实现理想”的“种子”;在寻甸县政府,学生们采访了我校在寻甸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李彦垒老师,李老师动人的“追梦”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向李老师这样的一批批援滇干部扎根基层的情怀、责任与担当。

寻甸县委主要领导参观调研《丈量美丽中国》课程展示
在博士研究生高志文的带领下,寻甸县委主要领导和我校寻甸籍的学生们调研闵行校区生态岛,高志文同学为寻甸一行嘉宾讲述了这个之前在校园樱桃河旁被建筑垃圾堆砌的人工岛是如何基于“近自然森林”建设理念和手法,成为如今植物可自然更新,林木葱郁、鸟儿栖息的近自然型城市“生命地标”的生态示范样板。

寻甸县委调研闵行校区生态岛
七秩耕耘,金秋相逢,通过校友返校活动,校友们重温校园生活,共叙师生情谊,既拉近了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距离,更增进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此次生环学院返校的校友共计60余人,参与校友接待的学院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的服务迎接“回娘家”的校友。抚今追昔,展望未来,70周岁的华东师大将于每一位校友同向同行,共创美好未来,续写卓越与辉煌。
文:吴菲儿、王良洁、路葵 图:张琪、梁承宇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