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 逐梦青春——生环学院20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团支部开展“青春向党迎国庆”国庆活动感悟分享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2浏览次数:552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同时也为深入开展“节日里的党史学习教育”,激励新时代团员青年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献青春,10月10日下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团支部在闵行四教202教室开展“青春向党迎国庆”国庆活动感悟分享主题团日活动,共有十位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国庆期间或观看红色电影,或阅读红色书籍,或重走红色道路的体会感悟。本次活动由团支部书记王茜亚同学主持,辅导员路葵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组合1
      首先,由张淑怡与刘定琴两位同学分享她们在国庆期间观看电影《长津湖》的观后感。张淑怡同学从亮剑精神出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们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咬牙坚持、创造传奇的历史。时过境迁,信仰永恒,当今的脱贫攻坚战与“抗疫”保卫战正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对革命先辈不畏生死、初心无悔的最好传承。刘定琴同学挑选出她印象最为深刻的电影剧照与台词,带同学们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组合2
      10月7日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党团支部联合开展了“寻访党团初心之地”参观活动,张聪伶、吴海鹏、龙吉兰三位同学接着分享了作为该活动的组织者兼讲解员的心得体会。张聪伶同学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历史讲起,描述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过程,从陈独秀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期盼里感悟到一个国家的复兴与发展都寄托于青年,必须从青年身上寻找活力与气魄。吴海鹏同学讲述了自己作为讲解员,在查找历史资料过程中,了解到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的创刊及发展历程,认为此次红色之旅意义非凡,不止探寻了红色记忆、感悟了红色精神,更服务了同学们,同时也是自我锻炼以及丰富的过程。龙吉兰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组织者兼参与者在活动中了解党史党情、学习人物精神的感悟,认为作为党员要做到经典书目认真读,精品党课用心听,学习阵地现场看,红色线路实地走,将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组合3
      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同学将国庆假期奉献给了野外科研工作,杨颜溢与商晓凡两位同学紧接着就为大家讲述了她们野外调研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感悟。杨颜溢同学分享了许多自己在野外调研过程中遇到的趣味瞬间,通过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与一个个小故事,表明了更加坚定选择生态学这个专业方向的决心,生态学的意义远不止在于一片树林、一个村落、一个城市,更是在于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商晓凡同学则是在海岛调研过程中,体悟党和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各项应对策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组合4
      随后,刘博远、李心露、吕冰薇三位同学分别分享了她们在假期观看各类形式的红色文艺作品观后感。刘博远同学在国庆假期重看电视剧《觉醒年代》,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青年一代深深吸引,二十岁的他们已然自觉肩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亡与使命,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更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李心露同学阅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被书中真实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魅力深深打动,明白了为什么红色革命在中国必会燎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吕冰薇同学观看了新华社推出的时政微纪录片《大国抉择》,从如何根除贪腐毒瘤、如何破解贫困难题、如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以及如何迅速阻断千万人口大城市的疫情蔓延四个历史抉择角度出发,讲述这些抉择之难、抉择之艰,更深刻地展现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政治智慧以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在同学们的分享结束后,路葵老师也为大家分享了她在假期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观后感。路葵老师着眼于电影中《诗》这一单元,鼓励同学们学习航天科研人员为理想事业不畏艰难、坚定信念的高尚品质,并以“谈中国式的浪漫”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嫦娥”“天问”“悟空”等中国航天器的名称由来,延伸到天安门广场上每一天升起的国旗都是崭新的国旗、每一面国旗都有其特殊的使命,奥运赛场上的“神仙解说词”等等令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的事件报道,让大家深深感受到独属于中国人的那份含蓄而温情的中国式浪漫。


DSC07408
      本次“青春向党迎国庆”国庆活动感悟分享主题团日活动,大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祖国七十二周年华诞,各种形式的感悟分享激励了大家弘扬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张聪伶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