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走访”有温度 助推就业不“打折”——生环学院线上“走访”用人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8-12浏览次数:3959

      2021年8月11日上午,一场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活动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生环学院的同学们在闵行校区资环楼435和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环科院”)的三位校友进行了 “线上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本次活动是生环学院“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国情社情考察实践”系列活动的第四站,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院团委书记吴丹参加本次活动。
1
      吴健、邵一平、曹卫承曾经是环境科学系95级本科同班同学,都已成长为上海环科院不同研究所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吴健老师是上海环科院应用生态研究所专家,他所在的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为建设生态宜居的长江河口卓越全球城市而努力,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邵一平老师是上海环科院环境规划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相关研究。曹卫承老师所在的上海环科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主要针对我国,尤其是上海的土壤及固体废物处理的问题和需求,开展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两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工作。
2
      吴健老师介绍了上海环科院的历史沿革、发展定位、组织架构、科研平台及研究方向等内容;邵一平老师通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与保护”、“重大治理工程——苏州河综合整治”两个上海实践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规划院所做的工作;曹卫承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介绍了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508号,是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直属的基层事业单位,负责谋划、统筹和协调全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型基础研究,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咨询和社会服务。以引领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的“领头雁”,助力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助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智囊团”,服务生态环境科研跨区域交流、跨学科交叉、跨领域创新的“大枢纽”为发展定位。上海环科院的科研部门包括水环境研究所、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物理研究所、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环境健康与农村环保研究所、环境规划与标准研究所、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环境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环境决策技术中心、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环境实验与检测中心。上海环科院秉承“科技让环境更美好”的理念,致力于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路葵老师介绍了学院暑期开展国情社情考察调研系列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感谢上海环科院校友对此次线上“走访”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调研,主动走进用人单位,拓展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建立学院和用人单位更加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同时充分收集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真实反馈,征求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为学院和用人单位的深入合作搭建沟通的桥梁。

      随后,与会老师和同学们针对目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三位校友进行交流。吴健老师提出,在校生除了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外还要学有所长,能够坚持在专业领域深耕,不断进取。此外,他鼓励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尽早多和社会工作需求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曹卫承老师指出,在工作中要关注细节,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养成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邵一平老师强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准确性的基础,一项工作完成的专业水平往往体现在每个细节上,另外,邵一平老师建议大家要加强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尽管隔着屏幕,并不影响同学们和三位师兄校友的深入交流。上海环科院和生环学院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本科教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交流,学院历年来有多位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入了上海环科院,其中有不少校友已成长为上海环科院的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重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拓宽就业视野,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心怀理想信念,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附:线上调研会感想

陈思雨(2019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此次线上会议中,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三位前辈向我们介绍了该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经过前辈的介绍后,我了解到我们学院所开展的学科都十分契合上海环科院的专业工作,我们学院的学生应当更加主动地去参加此类单位的实习。在对我们未来求职的建议上,吴健师兄也提到,我们应当早日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提前去适应社会。面对同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是否在环科院工作岗位的竞聘上不具优势的疑问,邵师兄也消除了大家的顾虑。他提到在学历方面,环科院的招聘不会只限于博士研究生,同时也督促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注重细节,注重态度,细节和态度能最直接地表现我们的专业水平。少犯低级错误,多注重自身检查,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王琪琪(2019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院老师们精心组织下,校友们为我们详尽介绍了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整体概况及不同部门的情况,使得我对上海环科院的业务概况、岗位需求以及自身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活动中,校友们就如何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专业能力给出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对即将走入职场的同学提出了要端正态度、注重细节的恳切教导,路葵老师和吴丹老师还结合学院学生自身特点讲授了许多面试技巧。打铁还需自身硬,潜心踏实科研可增强专业能力,充实思想内涵能提升综合实力,将自身发展结合社会发展必定能有所作为。

杨根森(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此次与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线上交流中,通过三位校友的介绍,了解了上海环科院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做的具体工作,让我们对之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三位前辈都强调了有机会一定要出去实践,看工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哪种技能和能力,以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邵师兄还强调了不管是之后还是工作中还是现在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细节,对于细节的把控体现了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交流结束后。路老师和吴老师强调硕士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各位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脱颖而出。

郑传嵘(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本次线上交流会议,使我系统了解上海市环科院的组成,环科院不仅有完善的行政管理部门,还细分为很多研究部门。除了在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方面提供支持外,他们还在推进技术转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他们密切关注社会需求,与国内外优秀的研究单位和高校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对于很多科学技术走进实际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三位师兄针对在今后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向我们提出建议,我们要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注重培养这些能力。


文:郑传嵘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