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校友企业,聚力共筑发展——生环学院师生走访校友企业上海华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06浏览次数:3576

      校友是学校宝贵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校友和校友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实践实习、就业创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和在校生实践实习工作,“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国情社情考察实践”系列活动第二站,学院师生来到校友企业——上海华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闵环境”)开展走访调研。
1
      2021年8月4日上午,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副书记路葵、院团委书记吴丹、研究生韦政、李嘉琳、李梦茁一行六人来到校友企业华闵环境,与公司总裁曾智超、环境总经理王海怀、校友员工赵鲁青和吕家欣座谈交流。
2
       座谈会伊始,华闵环境总裁曾智超介绍了公司成立的背景、发展历程、业务板块、工程项目实例和发展愿景。华闵环境是华师大环科系校友创办,从华师大萌芽、成长起来的一家校友企业,是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基地,业务范围涵盖环境咨询、环境工程、环保设备、环境检测等,并且具有系统化的软件管理平台——蓝天盾,可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环境总经理王海怀介绍了我院毕业生校友在公司的工作情况和整体表现、员工的培养和发展等情况。赵鲁青和吕家欣作为我院的校友也介绍了在公司的工作感受。
      作为一家蓬勃发展的校友企业,华闵环境的主要负责人在详细介绍公司的概况和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就同学们关心的实习和就业问题、用人单位需求等进行了详细解答。结合公司的不同业务板块,对于人才需求的定位各有不同。例如,环境咨询板块需要智慧与稳重兼具的人才;环境工程板块则强调沟通协调能力和绘图设计能力并重;软件工程团队亟需既懂环保又会编程的复合型人才等。公司建议同学们在就业前要找准工作定位,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质选择适合的岗位。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职场新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压力、频繁跳槽的利弊等问题,环境总经理王海怀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应届毕业生入职后的1-3年是培养阶段,企业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员工如果工作两三年就离职对企业的损耗是比较大的,同时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带来时间和机会成本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华闵环境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了系统化的培养方案,采取拓宽工作量认定范围等措施为新入职场的毕业生缓解生活压力、实现个人不断成长保驾护航。
       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对华闵环境长期以来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支持,学院会积极搭建学院与校友企业间的沟通平台,加强校友企业与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发、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
       座谈会上,华闵环境作为校友企业也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学院师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化和落地,将科研技术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带动校友企业共同成长。
3
      华闵环境自2011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步伐,校友们踏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生环学子,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前进。学院也将厚植“企业家”精神,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学生卓越成长。

走访调研感想:
韦政(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天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上海华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两位师兄给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营业务和公司目前取得的成就,让我对华闵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交谈中不时提到的师大学子的实习经历和工作趣事更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华闵环境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晋升体系和新人培养计划,这给像我们这样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可能性,此外,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也能够很好的缓解我们对于未知工作的恐惧,帮助我们早日实现从象牙塔到职场的转变,尽快的适应并融入社会。作为一名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所需。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正如王海怀师兄所提到的,现在想找一个既懂环境专业相关知识又会写编程的人才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技能,给自己加码,才能让我们在今后面试的大军里脱颖而出。

李嘉琳(2020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本次同学院老师同学们一起走访校友企业华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生态环境专业大体的就业情况。杰出的优秀校友,也是我们的两位师兄,非常亲切,跟我们介绍了华闵环境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和我们详细叙述了他们对员工的培养计划,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员工都有很好的照顾与关怀,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家充满新生活力并且很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除此之外,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了环境工程很需要软件技术人才、计算机人才等,但是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培养都比较缺乏这类锻炼。而且学好这类软件也很有助于我们参与到其他工作。我认为很多资源和技术也好,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和实践,来到华师大快一年,这也是我最深刻的感触之一,主动性是完成很多事情的必要前提,科研也好工作也好,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把握住华师大“稳”的特色,也要“稳中求进”,不断地拓展自己,夯实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内卷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把握自己的节奏,扎实稳打做好每一件事,把理想活在现实,现实变成理想。

李梦茁(2020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很荣幸能有机会参观走访上海华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虽短短3个小时却干货满满。作为一家优秀的校友企业,华闵环境自2011年成立以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将学科研究成果运用到环境咨询、环保工程、环保处理方案设计、环境事务管理中。十年风风雨雨,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自主研发100余项知识产权,每年完成的环境咨询项目和环保工程项目多近1000项。“求实创造,为人师表”,踏实勤奋的校风校训在华师大人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示。99级优秀的师兄们创业故事激励着一代一代华师学子奋发图强。我马上要升研二了,在扎根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这样与企业面对面机会显得格外宝贵,为我之后的择业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学会查缺补漏,如加强CAD等实用型软件的学习应用。努力向均衡型方向发展,既要有扎实的技术素养,也要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

文:李嘉琳 图:李立 审核:路葵、吴丹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