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20级环境专业本科生导师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1-04-07浏览次数:1287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了20级本科生可以更好地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周天舒、邓晶晶、陆雪琴、陈雪初、徐娟、连璐诗、张颖、王兆慧、徐启新、谢冰、杨凯、张勇等十余位环境专业老师和20级生态、环境专业本科生于2020年3月31日下午15:00齐聚资环楼352室,开展了环境专业本科生导师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邓晶晶老师主持。

图片1

      首先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学院副院长周天舒老师致辞,周老师对前来参加交流会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并且希望20级的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找到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将来可以为我国环境事业出一份力。

图片2

      随后进入交流会的第一环节,陆雪琴、陈雪初、徐娟、连璐诗、张颖、王兆慧、徐启新、谢冰、杨凯等老师依次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任教课程,并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参加自己的课题科研或选修课程,以便丰富提高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科研生活。

图片3

      交流会的第二环节开始,六位老师既学术又风趣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专业发展历史,环境专业各方向的研究内容,以便同学们对环境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为自己未来选择方向。

图片4

      谢冰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也从专业建设目标,培养方式,教学团队,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分享之后,杨凯嘉同学提出了“环境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之间有什么区别?”的问题,谢老师从研究方向、采用技术不同等方面解答了杨同学的困惑,陈雪初老师也结合自身研究做了补充解答。

图片5

      徐娟老师结合个人经历,介绍了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在环境专业研究和氛围上的区别,并且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张颖老师有趣地结合实验案例介绍了环境毒理学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从析“毒”、探“理”、评“风险”三步骤清晰明了地介绍了环境毒理学的科研过程。

      邓晶晶老师以同学们上学期无机化学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开篇,以用三种试剂玩环境化学、且是一个捕鱼达人的邓老师会如何带着大家一起玩环境化学的有趣口吻,向同学们具体讲解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去向。

      陈雪初老师以“海风下的生态家园”为题,以杭州湾北岸、鹦鹉洲湿地的具体环境生态工程为例,生动具体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做什么的。

      杨凯老师最后向同学们补充了学院的发展历史,说明了生态学与环境科学之间是密切结合的,我们要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念、环境工程的技术来处理环境科学的问题,要多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也讲述了同学们关心的就业问题,表明学院校友在政府、研究院所、企业均有分布,并鼓励大家更好地利用学院平台取得更好的发展。

      交流会第二环节结束后,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表明了举办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希望各位同学听完多位老师如此精彩有趣又不乏学术性的分享,可以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可以继续深耕于环境专业。

      最后,张勇老师宣布交流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师生聚餐会开始,老师们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由教工党支部提供资助、由19级本科生三位同学订购的36份披萨及各种小食。

图片30

      本次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级环境专业本科生导师交流会就在老师们与同学们津津有味品尝披萨的欢乐中结束了。希望来参与的本科生同学们都可以充实脑袋、吃饱肚子、找到方向!

 

 

摄像:吴潇宇  撰稿:吴潇宇  编辑:吴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