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18级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的学习心得节选:
施天慧:今天下午的活动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后面是关于民法典的讲座。在宪法宣传周来临之际建立的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利于依法治校,也搭建了学生法律问题咨询需求和法学学生学以致用之间的桥梁。后半部分的民法典贴近生活,有的案例涉及姓名权,肖像权等,十分有趣。今天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打开了一扇普法之窗。
张新雨:2020年12月1日下午1:00,我通过网上直播观看了我校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仪式,感到十分高兴。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法学院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希望法学院能够利用该中心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层次,充分利用人才高地的优势,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的紧密结合。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宗旨是服务学校、锻炼自己、贡献社会,法学院将借助该中心更好、更全面地支持师生的教学实践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最后,希望我校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也能在学校文科专业发展、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校的发展越来越全面!
张秋玥:李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民法典》进行,介绍了立法经过,并借助很多通俗易懂的案例解释了其中几个热点问题。讲座非常照顾法律小白,举的例子都很贴近生活。比如刚开始介绍姓名权的时候,就提出几个有趣的名字,讲述了背后的故事,以此告诉我们取名的规矩。之后在肖像权、隐私权、居住权等的介绍中,也用了明星或者朋友的例子。虽然讲座的时间很短,无法介绍《民法典》的全部内容,但是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我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高海伦:今天下午参加了线上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仪式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及其热点问题主题讲座”,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为本校学生关于善用法律,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李老师从民法典的历史讲起,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帮我们了解民法典关于婚姻,居住权等一系列问题,收获颇多,对于我们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应届生来说,这场法律知识普及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辨认生活中的正确错误。
景佳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民法典》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更好地体现了人民的要求,保障了人民的利益,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闫泳材:12月1日下午我认真聆听了由李建星副教授讲授的 “《民法典》及其热点问题”主题讲座,受益良多。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典颁布恰逢世界环境日前夕,而这部法典也有“绿色民法典”之称。其中最引起我关注的是:法典不仅确立了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还以近30个分布于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各编的绿色条款,系统构筑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法条体系。这部当之无愧的绿色民法典,对于环保事业和民事立法均具有风向标意义。回顾人类民法典绿色化的百年历史,中国绿色民法典的诞生必将成为以民事立法回应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的新的里程碑。
殷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法制教育对于我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