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环学院18级研究生党支部举办“感受中国变化,讲述中国故事”观影系列主题微党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0浏览次数:1345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和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引导党员回顾新中国七十一年发展历程与改革开放四十二年变化下的“中国变化”,关注党和国家几十年如一日深耕基层建设过程中的“中国故事”,生态与环境科学院18级研究生党支部于10-11月组织党员开展以“感受中国变化,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的观影系列微党课活动。
      本次主题观影系列微党课活动所选择的观影材料是热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该影片紧扣当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通过五个故事单元,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普通人的家乡故事。活动前期党员们通过学院党委组织和自行观看相结合进行了观影,在观影基础上以电影的五个单元为汇报单元,18级研究生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并选出五名党员作为微党课主讲人,带领同学解读电影情节,发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与最新政策。经支部大会汇报分享后,打磨出了五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微党课作品。
       “咱有医保,咱就不担心了”,《北京好人》单元聚焦居民医保问题。影片中,张北京的表舅得了甲状腺癌但是没钱看病,张北京让表舅剃了光头,假冒他的身份,用他的医保卡看病,整个看病的过程一波三折,让人啼笑皆非。主讲人张秋玥同学从讲解剧情入手,为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以及医保改革历程等有关我国现有医保体系的方方面面。党和国家在解决老百姓们“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上不断努力,截至2019年,我国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3.54亿人,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城乡居民医保也在70%左右,医保基金规模达到2.33万亿。张秋玥同学还从案例入手,为同学们计算了在上海如果同学们生病住院时候的报销比例将达到50%以上,翔实的数据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目前医保政策带来的实惠。
1
      “如果外星人来了,我希望他们第一个来到我们这贫穷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儿没有发财路,希望外星人指点一个”,《天上掉下个UFO》关注扶贫问题。2020年正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刘殊嘉同学给我们讲述了《天下掉下个UFO》这一故事的原型背景,以及故事背后我国有关科技扶贫的相关案例与政策。从讲解“砀山梨搭上互联网的风”以及“农村网红带货主播”等故事中,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互联网带给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科技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效果实在长远但收效慢,因此更需要以“绣花”的好性子,沉心静气地坚持下去。困难地区脱贫,不应指望简单的“输血”疗法,“依靠外力”不如“自力更生”来得长久。一直以来,农民都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只有把农民的问题解决了,百姓才能真正安稳生活。时代的巨轮飞速向前,乡村也不曾被抛弃。
2
      “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有希望”,这是《最后一课》单元故事背后,乡村教师支月英的感人话语。主讲人施天慧同学向大家介绍到《最后一课》聚焦乡村教师经历,依托乡村发展大背景的感人故事,也是整场电影最大的催泪部分。而以电影故事入手,深挖背后的真实故事才是施天慧同学微党课内容的重点。从坚守深山36年,一人一校的山村校长支月英老师,到卸任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转而建设基层乡村小学建设探索,发出“中国农村学校已经被撤并得不能再撤了,一个乡镇只剩下一所学校了,你还想叫它并到哪儿去?”如此真挚话语的蒋莉老师。这些扎根基层,默默耕耘,勇敢探索的老师们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感动。她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
3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回乡之路》讲述的是我国防沙治沙的感人故事。主讲人田慧敏同学也带大家走进了毛乌素沙漠这个绿色奇迹以及为我们介绍奇迹背后我国60年防沙治沙工程的历程与成就。影片故事的原型是治理榆林沙化土地的石光银和牛玉琴二人。石光银是榆林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他不光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还想出了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第二位牛玉琴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和丈夫变卖了全部家产用30多年治沙11万亩,不止如此,她还自筹资金盖小学,通电铺路,使毛乌素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而在谈及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时,在前期党支部同学们准备材料的基础上,她向大家介绍了“防与治”相结合、“保与用”相结合、“建与产”相结合以及“内与外”相结合的四大基本特征。新时代,面向2035年、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国家需求,中国政府也与时俱进制定了新的治沙方略,要总体可概括为“24字方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整体增强。在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也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4
      “现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神笔马亮》是一个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故事。主讲人宫鹤忆的微党课结合《神笔马良》的故事关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故事。主人公马亮偷偷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去俄罗斯美术殿堂留学的机会,选择扎根农村当扶贫干部,因担心家人的不解闹出了一系列荒诞的笑话。最后利用稻田画,打造出特色旅游项目,实现了另一番事业,并得到了家人的认可与支持。宫鹤忆同学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影片中出现的稻田画,它位于沈阳稻梦空间稻米文化主题公园。园区以“公司+农户+会员”的独特经营模式,将创意农业,稻米文化,锡伯文化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打造集稻田画观光,原始水稻种植,立体养殖,生产加工,休闲体验,会员加盟,科普教育七位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稻米主题创意农业产业园。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马亮”在现实中也有原型,他就是共青团洛阳市委驻村三合村的第一书记-冯亚珂。他是走出去的“山里娃”,却又回到大山创业,打造了一个“手绘小镇”,“手绘小镇”带动了村里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开起了家庭宾馆,做起了小生意,如今在三合村,处处一派生机、红红火火的景象,还带动了周边5个村落也发展起了民宿旅游。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信未来的农村将会充满活力,更加美丽。
5
      小故事,大道理。生环学院18级研究生党支部以时下热门主旋律电影作为学习素材,充分调动党员同学学习积极性,并尝试以学生党员开展微党课教学的形式,取得较好成效。在活动中,通过电影观赏以及对于影片背后历史背景以及真实感人故事的发掘,有助于党员了解电影背后的“中国故事”,体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变化”,感悟党和国家在提升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的方面的多项举措背后的“初心不改”。

文:尚怡静、邓鹏翔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