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读书正当时,莫负年少好时光。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结合本学期“经典阅读涵育爱国情怀”校园主题活动日的开展,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于2020年4月12日至4月20日开展“一周读书,打卡挑战”居家读书打卡活动。
同学们读书热情极高,除了选读研会推荐的书目,还有很多同学分享了自选书籍。在一周的挑战时间里,同学们每天的打卡都分享了阅读的心路历程,大多数参与者都做到了持之以恒,达成了最初定下的阅读小目标,为这场读书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部分学生感悟:
陈文丽(19级硕士研究生):读《生命的留言》
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厚情感,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无畏的战士和疼爱妻女的男人。生命总是那样的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梁梦芳(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有苦难的地方,就会有抛弃和逃离,也会有爱和坚守。痛苦永远也不会消散,而逃过劫难的人,应该学会秉持着一种清醒和理智信念, 因为苦难还将继续存在。
李梦婷(19级硕士研究生):读《死刑台》
作者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之下,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作品中赋予了神父以社会发展中更新上帝概念的角色,而又不断让他受到现实的打击,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探讨个人原罪背后的社会原因,非常深刻。
杨燕梅(19级硕士研究生):读《谈美》
欣赏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学会欣赏,乐趣就常在,希望就常在,我们会热爱生活,会更有动力认真学习,认真工作。所以,要做个懂得收获美感的人!
高婵婵(18级博士研究生):读《小妇人》
《小妇人》它在教会我很多道理的同时,又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爱,它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书。它是一本能够为人解惑的书籍,小到关于坏脾气和爱慕虚荣的处理方法,大到关于爱情和独立自由的博弈。
唐琼(18级硕士研究生):读《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这本书和曾经的《挪威的森林》一样,读完亦让人沉重。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都在经历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而多崎作的这段成长经历,也充满着迷茫、痛苦、不安与纠结,仿佛生命难以承受。而我们每个读者或许也在经历着这样类似的过程,茫然不知所措。希望我们都能直面伤痛和挫折,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陈阳(19级硕士研究生):读《老人与海》
硬汉精神从来都不是单调的永不言弃,这其中必然有软弱,虚脱,劳累,或者濒临放弃的成分,一次次绝望,而又一次次重拾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成为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巨人。
陈思南(19级硕士研究生):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决定我们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我们的内心”,即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身上最核心的部分——思想,而良好的教育能帮助思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受压抑、受控制。相信自己是谁,比起点是谁更重要。
马幼菲(18级硕士研究生):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个人对过去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所以,只有走出去,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开阔眼界,提升心境,不然,你的见识就约等于朋友圈的平均水平,当然这还得看你朋友圈质量如何。
董明秋(19级硕士研究生):读《杀死一只知更鸟》
书为《杀死一只知更鸟》,但维护知更鸟不被杀死,试图唤醒他人,不为世俗看到汤姆其实是知更鸟而不是强奸犯的阿迪克斯何尝不是主角呢?
王沙沙(18级硕士研究生):读《生命的留言》
书虽已看完,但我对生命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或与之前有许多遗憾,但是都应该放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珍惜现在,珍惜拥有,才是最重要的。
刘小钰(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鼠疫这场战争似乎就要过去,似乎也要赢得胜利,但是就在这时候塔鲁却感染了鼠疫,塔鲁因为跟里厄医生一起长期接触鼠疫病患,对鼠疫足够了解,即使非常痛苦也表现得极为平静,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另一方面里厄医生的妻子也没能熬过重疾,几月前在站台的送别真的成了永别。为鼠疫付出最多的里厄却成了全世界最悲伤的人。这场鼠疫也成了里厄医生永远也过不去的坎儿。“鼠疫是什么?”“鼠疫就是生活。”
倪冰川(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鼠疫》虽然是加缪的早期作品,但已经折射出他所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尽管生活是荒谬的,无意义可循,他却始终在质问生命的意义,从对生活的悲观否定出发,最终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正如他说“这世界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秦梦寒(19级硕士研究生):读《四世同堂》
面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存亡,反抗抑或顺从?钱先生、瑞全等勇敢的人们,他们用鲜血守住自己的底线,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冠晓荷、瑞丰,这些卖国求荣的小丑,终究不得善终。在这样的时代中,老舍先生教导我们“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经过一个礼拜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以上14名同学脱颖而出,完成打卡任务,挑战成功!相信这段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感悟,心灵的成长,更是一份繁杂世界慢下来的宁静与快乐。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惺惺相惜。积累语言,丰富学识,陶冶情操,受益终身。读书使人明理、读书让人求知、读书教人成长,为期一周的读书打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请不要就此停下阅读,让阅读的快乐成为一生的陪伴。
同学们读书热情极高,除了选读研会推荐的书目,还有很多同学分享了自选书籍。在一周的挑战时间里,同学们每天的打卡都分享了阅读的心路历程,大多数参与者都做到了持之以恒,达成了最初定下的阅读小目标,为这场读书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阅读打卡读书笔记部分展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彩色的世界,浓缩在墨水相逢的纸张之间。一本好书,一段随笔,每一次的读后感悟,都是心灵的交织与碰撞,思想的飞跃与提升。部分学生感悟:
陈文丽(19级硕士研究生):读《生命的留言》
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厚情感,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无畏的战士和疼爱妻女的男人。生命总是那样的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梁梦芳(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有苦难的地方,就会有抛弃和逃离,也会有爱和坚守。痛苦永远也不会消散,而逃过劫难的人,应该学会秉持着一种清醒和理智信念, 因为苦难还将继续存在。
李梦婷(19级硕士研究生):读《死刑台》
作者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之下,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作品中赋予了神父以社会发展中更新上帝概念的角色,而又不断让他受到现实的打击,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探讨个人原罪背后的社会原因,非常深刻。
杨燕梅(19级硕士研究生):读《谈美》
欣赏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学会欣赏,乐趣就常在,希望就常在,我们会热爱生活,会更有动力认真学习,认真工作。所以,要做个懂得收获美感的人!
高婵婵(18级博士研究生):读《小妇人》
《小妇人》它在教会我很多道理的同时,又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爱,它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书。它是一本能够为人解惑的书籍,小到关于坏脾气和爱慕虚荣的处理方法,大到关于爱情和独立自由的博弈。
唐琼(18级硕士研究生):读《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这本书和曾经的《挪威的森林》一样,读完亦让人沉重。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都在经历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而多崎作的这段成长经历,也充满着迷茫、痛苦、不安与纠结,仿佛生命难以承受。而我们每个读者或许也在经历着这样类似的过程,茫然不知所措。希望我们都能直面伤痛和挫折,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陈阳(19级硕士研究生):读《老人与海》
硬汉精神从来都不是单调的永不言弃,这其中必然有软弱,虚脱,劳累,或者濒临放弃的成分,一次次绝望,而又一次次重拾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成为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巨人。
陈思南(19级硕士研究生):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决定我们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我们的内心”,即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身上最核心的部分——思想,而良好的教育能帮助思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受压抑、受控制。相信自己是谁,比起点是谁更重要。
马幼菲(18级硕士研究生):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个人对过去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所以,只有走出去,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开阔眼界,提升心境,不然,你的见识就约等于朋友圈的平均水平,当然这还得看你朋友圈质量如何。
董明秋(19级硕士研究生):读《杀死一只知更鸟》
书为《杀死一只知更鸟》,但维护知更鸟不被杀死,试图唤醒他人,不为世俗看到汤姆其实是知更鸟而不是强奸犯的阿迪克斯何尝不是主角呢?
王沙沙(18级硕士研究生):读《生命的留言》
书虽已看完,但我对生命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或与之前有许多遗憾,但是都应该放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珍惜现在,珍惜拥有,才是最重要的。
刘小钰(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鼠疫这场战争似乎就要过去,似乎也要赢得胜利,但是就在这时候塔鲁却感染了鼠疫,塔鲁因为跟里厄医生一起长期接触鼠疫病患,对鼠疫足够了解,即使非常痛苦也表现得极为平静,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另一方面里厄医生的妻子也没能熬过重疾,几月前在站台的送别真的成了永别。为鼠疫付出最多的里厄却成了全世界最悲伤的人。这场鼠疫也成了里厄医生永远也过不去的坎儿。“鼠疫是什么?”“鼠疫就是生活。”
倪冰川(19级硕士研究生):读《鼠疫》
《鼠疫》虽然是加缪的早期作品,但已经折射出他所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尽管生活是荒谬的,无意义可循,他却始终在质问生命的意义,从对生活的悲观否定出发,最终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正如他说“这世界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秦梦寒(19级硕士研究生):读《四世同堂》
面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存亡,反抗抑或顺从?钱先生、瑞全等勇敢的人们,他们用鲜血守住自己的底线,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冠晓荷、瑞丰,这些卖国求荣的小丑,终究不得善终。在这样的时代中,老舍先生教导我们“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经过一个礼拜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以上14名同学脱颖而出,完成打卡任务,挑战成功!相信这段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感悟,心灵的成长,更是一份繁杂世界慢下来的宁静与快乐。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惺惺相惜。积累语言,丰富学识,陶冶情操,受益终身。读书使人明理、读书让人求知、读书教人成长,为期一周的读书打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请不要就此停下阅读,让阅读的快乐成为一生的陪伴。
文:常铭阳、施天慧 图:参与活动学生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