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谈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团委开展线上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0-04-26浏览次数:2558

      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思想引领,强化团员疫情防控的责任意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2020年4月2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团委举办了“疫情之下,谈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共建活动。本次活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内容,由华东师大生环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吴丹老师和浦高中学团委书记裴艳岭老师主持,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老师和浦高中学党支部书记计强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浦高中学入团积极分子、团员代表及生环学院18级、19级研究生团员参与活动。
1
      活动伊始,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老师带来了师大24小时视频,让大家通过视频走进师大、了解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老师因会议冲突,提前录制了师大和生环的介绍视频,从师大的外在美、内在美、学院特色与“前世今生”、专业设置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带领同学们感受了“爱在华师大”的内在涵义。
      在主题交流环节,生环学院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符裕同学分享了“我们的决定”。符裕同学从总书记的回信中出发,指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通过读书积蓄力量,用行动肩负责任,用过硬的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我们90后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都是国旗下长大的孩子,但我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不亚于任何年代。我们必将会将祖国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使命铭记在心,肩负起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围绕青年责任,生环学院18级研究生张讴凯、朱琦翀同学结合自身专业、服务社会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青年责任的理解。张讴凯同学提到,在野外考察时,爬树、采花折枝、喝溪水等等不文明行为引起了他的关注。为此,他通过制作镜相世界公众号科普小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也让自己肩负起了引领游客爱护自然的责任。朱琦翀同学以人和自然关系作为导入,展示了自己在大学本科四年与大自然的接触,包括观鸟、露营、赶海等活动。最后以牛排为例,让大家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对大自然的影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寻找一条绿色之路。

       围绕青年担当,生环学院18级研究生王鑫同学从疫情下的青年担当出发,讲述了自己的抗疫志愿活动经历。寒假期间,王鑫同学主动联系县团委,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整个抗疫工作虽重复、枯燥,有时也会遇到不太讲道理的人耍横,但更多的是暖心。作为一名注册志愿者,他表示,之后会更加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担起青年应尽担当。19级研究生李梦婷同学分享了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包括学院学生会实践部的活动、以生态环保教育为主题的支教活动和参加绿色光年-世界自然联盟安吉生态营等。李梦婷同学说:“在实践活动中,我不仅锻炼了专业的知识能力,还学会与人合作、沟通,学会组织协调,学会全面思考,明白了作为青年的责任,学会了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理解世界,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


      听完生环学院老师和同学的介绍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计强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该校的历史文化、建校情况以及目前取得的成绩与发展情况,并希望两家单位以团委共建为契机,为双方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10

        浦高中学高二7班的庄静怡同学就如何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和大学生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庄静怡同学通过玄奘翻山越岭到达西藏的故事,指出我们要成为有担当的普通人,将责任抗在肩上。担起责任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家庭、社会奉献青春。高一7班的林隽澜同学提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对党忠诚、以德为先、志存高远、学以致用、拼搏上进,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活出青年人该有的担当,彰显青春本色。


      在交流环节中,浦高中学的高二5班的乔怡华和高二3班的林浩就同学们关心的团员发展问题、团课形式、大学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疑问提出问题。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吴丹老师和19级团支部的同学给予了详细深入的解答。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通过本次共建活动,中学生与大学生有了深入交流,从不同的层面明确和理解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当代团员的风采。未来的漫漫长路中,我们应勇往直前,时刻牢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要求,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附:生环学院部分团员青年活动感悟

李昕羽(环境科学专业19级研究生): 本次结对共建活动从疫情之下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进行,张讴凯师兄从本职工作与社会服务两方面讲述当代青年的责任,师兄挖掘照片背后的自然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镜像世界“来向公众科普自然中的小知识,充分利用起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大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将本职工作和社会服务两方面的青年责任结合起来。李梦婷同学从本科期间就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她告诉我们要结合但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在走进琐碎而真实的社会中感受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从校内实践活动到两次支教再到绿色光年,学会与人沟通和团队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成长,感受青年担当。

 

秦梦寒(环境科学专业19级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责任、担当,仿佛是历历代代青年人耳熟能详的两个词语。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古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有全民抗疫、青年力量。在本次抗疫工作中,我们青年人冲在前线,以自己所学回报社会。不管是用公众号做科普宣传、还是化身志愿者冲锋陷阵,这都是青年一代走出象牙塔,用汗水与奉献书写的青春华章。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永远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青年身上!

 

李迎春(环境工程专业19级研究生): 在这次防疫期间,无数青年学子主动站出来,成为家乡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他们站立在简易的社区门前,为社区居民守护防控;他们化身志愿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他们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向更多的人普及关于野生动植物的知识,这些青年人用青春坚守初心,用拼搏浇筑硕果,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的青年用行动践行了责任与担当,更是让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我们青年心中的“爱”不止是小爱,更是对自己工作学习国家和社会的大爱!

 

任璇(环境工程专业19级研究生): 疫情之下,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比于在疫情防控前线勇于同新冠病毒作斗争的青年志愿者们,身在家中的我们能做的也许并不多,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只有充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才可以勇于担当,为祖国撑起一片天,成就祖国未来。

文:吴菲儿、曹闪闪 图:学院师生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