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环-生科-地科研究生联队参与华东师大第12届“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初赛

发布时间:2019-11-04浏览次数:716

     2019年10月23日晚,在闵行校区一教347室,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组成的联队参加学校研会主办的“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联队作为正方对阵法学院组成的反方,辩题为“大学理想:‘智慧的创获’与‘品性的陶熔’何者为先?”正方是:“智慧的创获”为先,反方是:“品性的陶熔”为先。
     我方一辩是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新雨,二辩是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施天慧,三辩是地理科学学院易聪睿,四辩是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田慧敏。
1
      辩论赛在主席致辞结束后,开始立论阶段,攻辩阶段,自由辩论阶段,总结陈词,观众提问,最后评委点评打分的几个环节。我方抓住先的要领,智慧是基础,智慧相比品性更能解决温饱促进社会发展,反方紧扣重要性的前提,是处于灵魂的位置,智慧需要品性的指引。反方指出我方1.论点和立论逻辑的问题,认为智慧的创获可以从小学,从初中都可以获得,而品性的陶镕才最应该在大学阶段重点培养2.定义和标准问题,大学理想没有先后之分,只能讨论重要性,在同样前提条件下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且根据我方定义智慧是包含能力的,举例认为亲和力应该算一个人的品性3.缺失性比较问题,认为我方一直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智慧的创获应该排前面而只字未提品性,举了目前存在的高知犯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出现就是因为没有将品性的陶镕放在主要位置,如果大学教育重视品性,出来社会也不至于成为社会的恶人。我方急中生智,面对反方一连串的质疑和例子,镇定自若的一一给出强有力的回应。1.如果说智慧的习得可以在小学,初中等,请问能学到大学的智慧并创造智慧吗?2.举了垃圾分类的例子,如果没有智慧,如何作为评判品性的标准?3.高知犯罪问题是极端案例,小概率事情,而且大学理想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我方是建立在有一定智力和道德品性的基础上的4.智慧的成果可以被后续使用,而品性更多指向个人,父亲品性好不代表子女品性也好5.无论从智慧的创获还是品性的陶镕来看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社会的发展 ,可以比较大学培养智慧平庸而品性极好与有基本道德水准但有很高的智慧二者谁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点毋庸置疑会选择后者6.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很好的品性能解决温饱问题吗?7.现在大学生很多都贷款,科研经费的获取不易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成果而去的。
2
      最后评委根据在场双方的表现、论点、案例、士气、团队合作等进行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方四辩田慧敏同学获得本场辩论赛最佳辩手,尽管最终我方遗憾落败未能进入复赛,但我方选手团结协作和积极参赛的精神值得学习,今后希望大家能在科研之余多参加一些院系活动,丰富研究生生活的同时也能学习更多经验。
3
文:陈晨 图:王鑫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