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传承梦想——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举办“老中青”三代共话新时代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9-10-08浏览次数:10072

       为铭记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传承老一辈生环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全院师生团结拼搏、求真创新,推动学院的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阳“敬老”届之际,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于2019年10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办以“回归初心,传承梦想”为主题的“老中青”三代共话新时代初心使命主题活动,学院全体退休教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院党委委员、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和部分研究生党员共计50人参加此次活动,老中青三代师生欢聚一堂,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主持。
       上午8:30到达中北校区后,路葵老师带领学生党员前往环科楼,沿路带领学生党员参观了中北校区的群贤堂、思群堂、办公楼、三馆等标志性建筑。路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让同学们熟悉华东师大中北校区校园的同时,也了解了华东师大的发展历史。
1
      到达环科楼后,全体师生党员在环科系前系主任翁恩琪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环境科学系所在的环科楼。一入门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代感,在翁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下,同学们感受到了这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三层小楼房,而是承载着生环人奋斗历程和无尽回忆的地方。翁老师虽已年过80,但是对于环科楼的一草一木却都记忆犹新,在他的详细介绍下,同学们仿佛来到了三十多年前,看到了当时年轻的老师带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科学研究。走过楼道转弯处时,翁老师说,“以前我们在环科楼的每层楼梯间都安了一块衣冠镜,老师和学生进了环科楼,无论是进课堂还是进办公室、实验室前都得整理好仪表,这是一个规矩,也提醒我们老师和学生身上的责任”。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严谨的作风和深深的使命感,在这些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在环科楼的参观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了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对老一辈环科人艰苦奋斗、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充满了无限敬意。






      上午10:00,师生党员来到校史馆,在校史馆徐晓楚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进门,同学们就被体现学校发展的一幅幅照片和一段段视频所吸引。通过徐老师的详细介绍,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由来和发展。一路走来,华东师范大学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是一代代师大人师大精神的浓缩。师生党员通过参观校史馆学习和重温校史,对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坚定了要坚守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心。




      校史馆集中参观学习结束后,师生党员和学院全体退休教师齐聚群贤堂101室,开展老中青三代共话初心使命座谈会。院长陈小勇老师向退休教师们汇报了学院近一年的发展情况,从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人才引进到科研立项、研究基地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退休教师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一直非常关心学院的发展,积极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对于学院取得的发展成果感到十分欣慰和激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座谈会上,退休教师们饱含深情回忆环科系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翁恩琪老师回忆了环科系刚建系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和同学们依旧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去做科研。自己当时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激动的心情,虽然经费相对于现在来说不是很多,但是代表了国家对环科系工作的认可。翁老师说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工作和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要以戒骄戒躁、务实求真的态度做科研,为学院的发展、国家的环保事业做贡献。史家樑老师通过回顾环科系师生团结协作,参与苏州河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故事,讲述了上海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成就,这也是一代代环保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现在越来越好的科研条件,把握好最好的青春年华,为环保事业努力奋斗。共和国同龄人徐章法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举例说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是不可取的,高度赞扬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掷地有声的说到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目前正在住院的宋永昌老师虽然无法到教育活动现场,但他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生环人的殷切期望,他说“环科系一路发展到现在的生环学院,是师生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年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是我们生环人大有可为的时代,年轻人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不忘初心,牢记生环人的使命,要有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推动生环环境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们纷纷表达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19级研究生党员张瑞良说“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是前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贡献,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让祖国的天更青,水更蓝”。19级研究生党员符裕说“我们要用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不负老一辈开创者和建设者的希望与嘱托”。18级研究生党员闫泳材说“从翁老师等老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风骨,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戒骄戒躁,求真务实,为祖国环保事业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副院长周天舒老师代表在职教师发言,她感谢各位老前辈对生环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身上优良的作风和品格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做好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把为国家培养卓越的生态环境学人才作为首要使命,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祝福退休老师重阳节安康,表示生环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各位老前辈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对各位退休老师依旧关心学院发展表达了感激之情,从一间教室到一流学科,三十三年一路走来不易。刘老师号召大家要传承老一辈的精神,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续写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新篇章。
23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退休教师为学生党员赠书的仪式,每位退休老师都提前将自己对同学们的真切期望浓缩在所赠之书扉页的寄语中,希望同学们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为学院、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退休教师代表翁恩琪、史家樑、韩玉莲老师将一本本饱含老一辈生环人对年轻一代生环人期望的书籍赠给了学生党员代表们。






     至此活动圆满结束,“老中青”三代共话新时代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学院对老同志们的关怀,也勉励了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不忘初心,传承前辈们的梦想,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本次活动以老党员口述校史、学院创立发展史及个人奋斗史的形式,大力弘扬新时代背景下奋力拼搏,勇于逐梦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了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29

部分同学发表的感想:
张瑞良(19级硕士研究生):

      很高兴可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感谢,感谢学院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够对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与学院的老前辈们共聚一堂聆听他们的谆谆教导。第二个方面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是前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贡献,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永远牢记他们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奉献。第三个方面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老前辈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不忘做科研的初心,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老前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符裕(19级硕士研究生):

      初来到华师大生环学院,在听闻其历史,知晓其传承,了解其文化之后,开始有了慢慢的融入。环境学系是老一辈们艰苦奋斗,拼搏努力换来的成果,我们新的青年工作者应在这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用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不负老一辈开创者和建设者的希望与嘱托,师生携手,开拓向前。最后祝老教授,老教师们身体健康,福寿双全。

 

谷晓若(19级硕士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环工19级的研究生谷晓若,今天有幸参加学院举办的党支部活动和敬老活动,让我感触颇深。主要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进入中北校史馆的参观学习让我了解了从学校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同时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就是要学习老一辈的科学家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搞学问。第二件事就是和退休老教师的座谈会让我感触颇深,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重阳节,老教师都是学院的开拓者,是见证学院从一穷二白成长到现在的独当一面。尤其听到翁老师和史老师哽咽回忆那些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的进步,老师用年终奖修缮学院楼,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的喜悦等等,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作为祖国的新青年,要积极学习老教师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学无止境,走好自己人生道路的同时,争取为国发光发热。最后祝各位老教师安康,万事如意。

 

张晓婷(19级硕士研究生):

      在10月7日重阳节这一天,很荣幸能够参加生环“老中青”三代共话新时代初心使命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中北校区的校史馆,了解学校以及环科系发展的历史。在活动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为我院开拓前进的道路、奠定坚实学科基础的老教师们。他们动情地讲述着环科系的发展史,讲述着老一辈人为华师为祖国拥有美好环境的奋斗史。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为青山绿水而奋斗,他们的坚守鼓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如翁老师所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光是一个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不负老一辈为我们辛苦建立的学习平台,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很幸运,也希望能够珍惜所拥有的美好!

 

闫泳材(18级硕士研究生):
      今天非常高兴和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来到中北老校区参观学习,校史馆、老环科楼的参观让我充分体会到华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翁老师在环科楼给我们讲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是翁老师非常注重仪容仪表,在每个走廊都设置了一面衣冠镜,希望老师同学们以良好的仪容仪表上课学习。我想如此严肃对待学术和上课这件事情的学者,他做学问怎么会不一丝不苟呢,第二个小故事是环科系在刚搬进环科楼的时候,硬件设施非常的差,在翁老师号召下,学院老师捐出奖金来装修环科楼,改善上课和科研环境。从翁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风骨。就像翁老师说的,我们要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戒骄戒躁,求真务实,为祖国环保事业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张瑞良、刘婕、路葵 图:张琪、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