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赴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课

发布时间:2019-05-30浏览次数:858

      2019年5月23日中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会实践部全体成员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开展了有关生物入侵的环境教育课,向小朋友们深入讲解了生物入侵的概念——某种生物通过人为或自然的途径侵入到一个新环境,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

图片2


      本次课程分别在四(2)班和三(6)班开展,由实践部干事曾艾群担任四(2)班讲师,干事王恺元担任三(6)班讲师,其余成员负责控场和摄影。

图片1


      首先,讲师用紫茎泽兰的例子引入了生物入侵的话题,紧接着又详细介绍了小龙虾,亚洲鲤鱼,一枝黄花等多种国内外的入侵生物,以阐述生物入侵的定义,危害。它们的适应能力,传播能力,繁殖能力极强,同时却少天敌的制裁,很容易就泛滥成灾,而且它们排挤当地原有的物种,抢占其生存空间;也会影响日常生活,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还会携带病菌病毒,释放有害物质。若要控制生物入侵,则可以通过引入天敌,人工清除,修复生态系统等方法来实现,于是讲师便讲到了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修复之路,尽管期间受到了互花米草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修复工程的效果依然比较成功。然后讲师又以巴西红耳龟为例讲述了放生这一“善行”背后的危害。表面上,放生似乎是对动植物的爱心,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被放生的动植物有可能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内容都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

图片3


      最后是活泼有趣的互动环节,讲师准备了五个判断题,三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题,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踊跃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结束之后,同学们还获得了实践部准备的小奖品。

图片4


      课程结束后,紫竹小学的班主任对本次课程的情况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对讲师们的课堂效果也做出了高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同学们学到了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包括它的概念,危害及治理方法,都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相信这些知识也已经深入同学们的心中。在未来,生环学生会实践部还会围绕环境与生态文明的主题来开展更多的环教课程,让紫竹小学的同学们学到更多与环保有关的知识。 

 

文:章烨锴 图:夏乐淳、包栖桐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