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团支部举办科研与学习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942

      2018年5月23日下午四点,生环学院2016级团支部五月团日活动在三教227教室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科研与学习分享会,由生态学班长赵泽瑄同学主持。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科研经验分享。在这一环节,几位在过去一年中参与了科研项目的同学,亲口讲述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在参与科研的动机方面,张晓同学强调了参与科研活动必须要遵从自己真正的兴趣,明白自己是否真的愿意投身到科研活动中去,切记不能人云亦云。
      赵泽瑄同学提到,尽管科研对多数人而言是枯燥而无味的,但还是应该勇于尝试。杨怡萱同学也提到,你或许对科研并不那么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你把科研这件事做好,毕竟恒心与毅力才是成功的基石。在课题方向的确立方面,胡礼庭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参与导师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建议同学们在选择参与导师子课题前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确定与自己研究倾向是否有共同点后再做定夺,这样能够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流程。在解决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方面,同学们一致认为应该多和导师或者师兄师姐交流,熟练掌握查找文献的手段,在前人的研究中寻找解决方法。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围绕“你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这一问题展开。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提到“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话糙理不糙,大学生应该广泛地阅读,尤其是多读一些“无用”之书。同时,大学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历史进程。最后,这位同学还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注重身体的锻炼,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胡礼庭同学还分享了自己广泛结交朋友,在交友过程中获得乐趣的经历。出乎意料的是,在针对大学生交友模式这一个问题上,同学们产生了意见的分歧。随后,同学们就“大学生应该广泛地交友”还是“大学生应该结交几位知心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作为本次团日活动计划之外的小小插曲,获得了意想之外的收获。
      最后,赵泽瑄同学总结说,学习固然可以是泡在图书馆,研究PPT,努力做笔记等等,但学习的本质实际上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意愿。好的学习方式,是从培养一颗乐于接受新知识的心开始的。
      本次团日活动,由几位同学率先带头活跃气氛,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同学们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吸收了科研和学习方面知识的同时,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不仅如此,本次交流活动还为集体凝聚力的提升搭建了纽带,为同学们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架起了坚实的桥梁。
作者:陈璐明  摄影:金宵羽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