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第十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生态学科)在资环楼148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周旭辉老师协调并担任主持人。陈小勇、张健、周旭辉、夏建阳、刘权兴、周小奇、沈国春等多位老师出席了本次论坛,同时各课题组、各年级的研究生同学亦前来学习讨论。
周旭辉老师主持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旨在于加强各课题组、各方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为研究生同学提供了极佳的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术交流活动中,体现了新思维、新方法、新研究的交流和分享,提升了学院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科研热情。
论坛日程
口头报告部分,第一位报告的是刘慧颖同学,刘慧颖同学以“高寒草地植物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内在机制”为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力如何改变?是否存在植物功能群之间补偿机制?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力稳定性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探讨。
刘慧颖同学进行汇报
第二位是来自夏建阳教授的研究生孙宝玉同学,孙同学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增温降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孙宝玉同学进行汇报
第三位李媛媛老师的研究生孙晓伟同学以“异质性生境下水杉西部种群的遗传结构”为题进行探讨,得出“6个水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等结论。
孙晓伟同学进行汇报
最后一位是来自周旭辉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何杨辉。他以“Soil structure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odulate 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s”为题进行探讨,展示了大量实验及结果。
何杨辉进行汇报
在短暂的茶歇后,流程进入进展快报环节。薛梦迪、李娜、宋厚娟和苏鑫同学分别以“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Scleroderma bermudense alleviates salt stress in seagrape (Coccoloba uvifera L.) seedlings”,“Targeted carbon conservation at national scales with high-resolution monitoring”,“Accelerated increase i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on mountain summits is linked to warming”和“Link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oβ-glucosidic function in soil aggregates”进行了汇报。
薛梦迪同学进行汇报
李娜同学进行汇报
宋厚娟同学进行汇报
苏鑫同学进行汇报
与会的老师向汇报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问题,参与论坛的同学们也就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汇报积极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积极探讨,热切交流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论坛于当日12时许圆满落幕,周旭辉老师总结发言,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参与,并呼吁大家以后积极地参与此类学术活动。
作者:魏荧、刘嘉斌 摄影:苏雪玲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