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20浏览次数:3666

      2017年12月7日下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召开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研讨会,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方兴老师、智慧树集团孙峥嵘经理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本科教学副院长周天舒、副书记路葵、环境科学专业负责人张勇、生态学专业负责人邓泓、上海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达良俊以及优秀的任课教师杨凯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周天舒老师主持。

QQ图片20171211123819

 

       教务处谭红岩老师首先给与会的老师介绍上海市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和我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一些尝试。作为上海市首批整体试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高校之一,我校已经立项建设包括思政课、中国系列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教育课等各类课程思政示范试点课程29门。谭老师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从专业任课老师角度就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得到相关的建议,旨在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找出恰当的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QQ图片20171211123826

 

       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杨凯老师题为“城市黑臭河道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以上海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的路径、转型发展为案例,引出水体治理与修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杨老师认为水体治理与大众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密不可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人人有责,同时也需要国家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等做出响应。在上海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我们一直参与其中,可以说华师大生态环境专业是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

DSC_8674

 

       叶方兴老师主题为“高校课程合力育人的理论逻辑”的报告和大家分享了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成果。叶老师指出课程思政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要强化政治导向,自然科学专业课程要渗透人文精神。高校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需要根据自身课程知识的特点,与思政课程始终保持同向同行,发挥各类课程应有的育人作用,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于各种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要求。

DSC_8683

 

      《环境问题观察》课程的负责人张勇老师介绍了该课程的实施情况。课程以实地观察和实践为载体,让学生有良好的体验,更好认知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现状、思考环境与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从事科学研究基本素质与能力。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师生于线上平台进行思维碰撞,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与线下实践实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人生观、价值观。张老师也表示《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是注重上海特色、中国道路的环境保护教育,将继续坚持并不断创新,将课程思政进行到底。

DSC_8688

 

       达良俊老师认为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政内容直接加入专业知识授课中,而是将思政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交织融汇于专业知识中。达老师以《城市生态学》课程为例和与会的老师分享了他在专业课程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内容首先课程的绪论上下功夫,提出城市生态的三观“三三法”,引导学生认识该课程、了解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定位该课程在城市研究建设中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好专业课程的目标,同时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践行“触发式”教学模式、课前topic、课后大夏学堂讨论、野外实践活动,建立友情链接、深层链接等方式中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DSC_8692

 

      研讨会还特邀了智慧树集团的孙峥嵘经理作题为“混合式课程助力大课程思政”的报告。孙经理对于混合式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将混合式课程力图通过将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相结合,使教师从一个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探索者,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性等呈现给与会老师们。

DSC_8693

 

       精彩的报告过后,是教师自由讨论环节,老师们纷纷表示,经过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研讨会,理解了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李德志老师表示生态环境专业因为关心的问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日常的教学中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思政的内容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刘敏老师感慨到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李媛媛老师从自己教授的课程出发,认为生态环境类的专业课与生态文明保护关联紧密,在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中更加顺畅。张秋卓老师就此机会与老师们就通识课的讲授、大夏在线教学平台使用中加强学生互动等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何岩老师提出“工科如何思政”的问题,谭红岩老师做了很好的解释,工科应在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工匠精神等方面有所实践。

QQ图片20171211123742

 

       刘婕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及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限定词之一。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我们生态环境专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我们应更考虑的是责任、担当和更大的作为。刘老师结合中共教育部党组刚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就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内容给大家做了介绍。同时提出两点希望,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生环学院能够合力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也希望带有“思政味儿”的专业课受到学生们的热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课程思政对于生态环境专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一起努力做好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

DSC_8751

 

DSC_8760

 

 

作者:王娟娟、刘婕        摄影: 王娟娟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