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第6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7-07-12浏览次数:1675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7年6月24日上午8:30于资环楼148教室成功举办第六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生态学科)。本次论坛由周小奇老师协调并担任主持人,我院陈小勇、夏建阳、张健、周旭辉、沈国春、闫恩荣、邓杰等多名老师出席论坛,同时多个课题组的研究生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周小奇老师主持此次论坛

     

      论坛旨在促进研究生、各课题组之间的学术交流。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和发挥空间,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学术科研活动中,真正实现学术层面的交流,科研思想的碰撞,进而改善学院整体的学术研究氛围。

论坛日程

      第一个做报告的是王希华老师课题组的孙小伟同学,该同学以“连续森林群落的群丛划分研究——以天童20ha森林样地为例”为题研究在典型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以获取能够代表天童20ha样地植被特征的群丛类型,旨在为如何对大型森林连续群落进行植被分类提供参考。

孙小伟同学进行汇报

       接下来,夏建阳老师课题组的朱辰同学针对水分在调控树木生长对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作用方面进行精彩的报告。

朱辰同学进行汇报

       随后,李媛媛老师课题组的王思思同学通过研究得出水杉野生种种群遗传分布特点及空间遗传格局,从而为水杉资源保护提供策略。

王思思同学进行汇报

       最后,周小奇老师课题组的卜雪蕾同学主要介绍了一种单分子增速比二氧化碳高出298倍的重要温室气体N2O,其主要来源于亚热带森林土壤的反硝化过成所排放。经过一系列验证和对照实验分析得出,干旱过程能够显著降低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O的排放量。

卜雪蕾同学进行汇报

      经过短暂的茶歇,张凤麟、郑丽婷、李耸耸三位同学分别以“Predictors of elevational biodiversity gradients change from single taxa to the multi-taxa community level”、“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通过林冠空间互补性增强凋落物生产力”、“Form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via biochemical and physical pathways of litter mass loss”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进展快报。

张凤麟同学进行汇报

郑丽婷同学进行汇报

李耸耸同学进行汇报

    到场的老师和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与汇报同学之间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论坛于当日11:30圆满落幕,周小奇老师总结发言,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参与,并呼吁大家积极开展并参与此类学术分享活动。


作者:牛芳 摄影:刘嘉斌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