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学术报告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校庆学术报告会(第一场)
题 目:城市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报告人:赵由才 教授
主持人:甄广印 研究员
时 间:2017-9-28(周四) 下午 2:30
地 点:闵行区生科辅楼119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赵由才,同济大学二级教授,主要从事生活垃圾、泥质废物、建筑废物、危险废物、工业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与应用,研发成果获得广泛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分别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发表SCI英文论文138篇,第一完成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2项,出版学术著作71部。
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将介绍赵由才教授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机械分选以及危险废物和污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与应用进展:(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防渗技术、填埋作业技术、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矿化垃圾利用、渗滤液和沼气处理、恶臭控制;(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深度脱水、飞灰固化稳定化、炉渣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3)锌铅危险废物碱介质湿法冶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生产高性能锌粉技术;(4)城市污泥深度脱水与卫生填埋技术,污泥填埋场稳定化进程;(5)相关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情况。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校庆学术报告会(第二场)
题 目:Uncharted territory: a mechanism of regional "autosomal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public health?
报告人:Zhibin Wang(王志斌) 教授
主持人:何德富 副教授
时 间:2017-10-10(周二) 上午 10:00
地 点:闵行区资环楼43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Zhibin Wang(王志斌),男,山东沂水人。青岛农业大学学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理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分子免疫专业博士后。现供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环境健康与工程系,任人类环境表观基因组实验室主任。他获得NIEHS,NHLBI,USDA FIA,The Sidney Kimme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等多个科研项目支持。实验室现有3名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3名访问学者。实验室的长期目标是确定表观遗传密码(包括DNA甲基化的模式和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在基因组内是怎样分布的;这些是密码是如何由相关酶建立的;以及如何在环境刺激中出错,从而导致人类疾病(包括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Cell(3)、Nature (2)、Science、Nature Genetics、Genome Biology、Immunity、PNAS、Molecular Cell、G&D等重要刊物上,引用次数>10250次。
报告内容简介:
Imprinted genes are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during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onset of disease in adulthood. Monoallelic methylation at several germline imprints has been reported as DNMT1-dependent. However, which of two epigenetic attributes, DNMT1-dependence or allelic methylation, renders them susceptibl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Herein we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referred to as NORED, to identify 2468 maintenance DNMT1-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the mouse genome. We further developed own algorithm based on a genetic variation-independent approach (referred to as MethylMosaic) to detect 2487 regions with bimodal methylation patterns. Two approaches identified 207 regions, including known imprinted germline ASMs, that were both NORED and MethylMosaic regions. Examination of methylation in four independent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shows that two regions identified by both NORED and MethylMosaic (Hcn2 and Park7) did not display parent-of-origin dependent allelic methylation. In these four F1 hybrid cell lines, genetic variation in Cast allele at Hcn2 locus introduc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 for MTF-1 that may predispose Cast allelic hypomethylation in a reciprocal cross with either C57 or 129 strains. In contrast, each allele of Hcn2 ASM in J1 inbred cell line and Park7 ASM in four F1 hybrid cell lines seems to exhibit similar propensity to be either hypo- or hypermethylated, suggesting a ‘random, switchable’ ASM. Together with published results, our data on ASMs prompted us to propose a hypothesis of regional ‘autosomal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CI)” that may control a subset of autosomal genes. Therefore, our results open a new avenue to understand monoallelic methylation and provide a rich resource of candidate genes to examine in environmental and nutritional exposure models.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校庆学术报告会(第三场)
题 目:Beta Diversity Along Latitudinal Gradients
报告人:钱 宏 教授
主持人:张 健 教授
时 间:2017-10-23(周一)下午 4:00
地 点:闵行区生科辅楼119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钱宏,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博物馆(Illinois State Museum)研究员(Curator)。他分别在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领域获得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尺度生物多样性比较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研究对象覆盖全球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等生物类群。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亚洲东部与北美东、西部地区之间植物区系的关系,历史过程和现代环境因子分别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及植物和动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因和维持机制。钱宏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发表文章的SCI影响因子累计值超过470,总被引用3300余次。论文发表的主要学术刊物包括Nature(2篇),Science(1篇),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2篇),Ecology Letters(5篇),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8篇)等国际顶级刊物。此外,他出版的专著《Plants of British Columbia》,也是加拿大西部地区植物学研究重要的工具书之一。
报告内容简介:
Species diversity is often described with three components: alpha-, beta-, and gamma-diversity. Alpha- and gamma-diversity both measure species richness within an area, but they focus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Gamma-diversity measures total species richness in a larger area comprised of many smaller sub-units in which alpha-diversity, the species richness in a sub-unit, is measured. Beta-diversity quantifies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the sub-units, and thus represents a scalar linking alpha- and gamma-diversity.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at drive beta-diversity across the globe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maintenance of global patterns in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beta-diversity have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driven, at least in part, by ecological mechanisms but this idea has been challenged by a recent article published in one of the world’s top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ce, vol. 333, p.1755-1758). However, in the presentation, I will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article are based on an artifact of data and a method that would result in artifacts.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校庆学术报告会(第四场)
题 目:生物地理学和宏生态学(macroecology)研究进展
(!!根据报告内容,本次报告更改为短期课程,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天进行。)
报告人:钱 宏 教授
主持人:张 健 教授
时 间:2017-10-24(周二)上午 9:00-11:00
2017-10-24(周二)下午2:00-4:00
地 点:闵行区资环楼43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钱宏,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博物馆(Illinois State Museum)研究员(Curator)。他分别在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领域获得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尺度生物多样性比较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研究对象覆盖全球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等生物类群。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亚洲东部与北美东、西部地区之间植物区系的关系,历史过程和现代环境因子分别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及植物和动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因和维持机制。钱宏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发表文章的SCI影响因子累计值超过470,总被引用3300余次。论文发表的主要学术刊物包括Nature(2篇),Science(1篇),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2篇),Ecology Letters(5篇),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8篇)等国际顶级刊物。此外,他出版的专著《Plants of British Columbia》,也是加拿大西部地区植物学研究重要的工具书之一。
报告内容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是生物地理学和宏生态学(macroecology)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报告将结合本人对亚洲东部与北美东、西部地区之间植物区系的关系,历史过程和现代环境因子分别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及植物和动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因和维持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来展开。具体报告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亚洲东部和北美东部植物地理之间的联系成因和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过去20年,本人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亚洲东部和北美东部植物组成高度相似,但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上明显不同的成因。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推动更大范围的植物地理学研究有帮助,也促进了亚洲东部和北美东部之间动物地理以及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地理关系的研究。(2)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在大尺度上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如: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随着纬度递增而递减)。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受环境条件(如最冷月温度)的制约,但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又受区域内历史过程的制约。(3)关于将系统发育(谱系)学方法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和扩展。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校庆学术报告会(第五场)
题 目:微塑料研究--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人:施华宏 教授
主持人:赵雅萍 教授
时 间:2017-10-27 下午 1:00
地 点:闵行区资环楼43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施华宏,男,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2003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博期间主要从事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及其对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研究;2003年-2005年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甲状腺激素干扰物对水生生物的微观致毒机理研究;2005年6月-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2009 -2010,2015-2016年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北卡莱罗州立大学进行两年的访问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
塑料制品由于轻便、弹性好和耐用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大量塑料垃圾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之中,海洋几乎成了一个“塑料世界”。其中,直径或长度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或纤维,即微塑料(microplastic)这一“新”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全球性环境科学问题。报告将在介绍微塑料的概念、理化特征、分布规律和生态毒性等的基础上,综述当前微塑料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今后需要优先关注的一些问题。
院级学术报告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级校庆学术报告会
报告一
题 目:基于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材料的染料废水处理新技术研究
报告人:邓晶晶 讲师
主持人:陈小勇 教授
时 间:2017-10-11(周三) 下午13:30-14:00
地 点:闵行校区资环楼148报告厅
报告二
题 目:氧化还原梯度中Shewanella baltica的种群分化
报告人:邓 杰 研究员
主持人:陈小勇 教授
时 间:2017-10-11(周三) 下午14:00-14:30
地 点:闵行校区资环楼148报告厅
报告三
题 目:微生物电解池-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固定与燃料化技术
报告人:甄广印 研究员
主持人:陈小勇 教授
时 间:2017-10-11(周三) 下午14:30-15:00
地 点:闵行校区资环楼148报告厅
报告四
题 目:Warming experiment tests for the effect of soil-borne pathogens on maintaining tree species diversity
报告人:刘 宇 研究员
主持人:陈小勇 教授
时 间:2017-10-11(周三) 下午15:00-15:30
地 点:闵行校区资环楼148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