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环学术,博采众长——浅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学术讲座意向调查问卷”结果

发布时间:2016-11-15浏览次数:728

      2016年11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对研究生对学术讲座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文是对此前的一次线上问卷相关结果的总结与反思,旨在了解并向老师们反应我院研究生在学术活动方面的意向,进而更好地为大家营造适合大家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对学术的热爱。

      首先,非常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的研究生科研生活中,抽空回答我们的调查问卷。截止至截稿日,我们已经收集到来自六个年级三个专业共计34份问卷。这是对我们研究生会学术部工作的最大肯定与支持,而我们也将以更好的行动回报给大家!

此文较长,但真切反应了大家的问题,相信爱科研的你能读到最后并提出更宝贵的意见。

      下面让我来浅析一下调查问卷中反应的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答卷人情况分析。

1

      从11月1日发布问卷到11月4日,共有34名同学填写了问卷,其中用时最长的同学耗时1422秒(约23分钟),用时最短的同学为100秒(约1分半),平均306秒(约5分钟)。而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手机提交(16人),其中又有12人是通过微信直接点入。在答题地点中,最远的是身在奥地利的生态学专业研三同学,还有一位身在广州的研二同学,感谢你们身居异国仍心系生环学术。

2

      在专业分布上,占比较多的是生态学的同学(70.59%),其次是环境科学(17.65%),人数最少的是环境工程(11.76%),这同时也基本符合我院专业人数分布整体趋势。

3

      答卷最多的年级集中于硕士二年级与硕士一年级,占将近四分之三的人数,其次是硕士三年级与博士一年级的同学,很遗憾我们这次没有邀请到博四的同学回答这份问卷。这同时也反映出在学术部的工作中,还需要多考虑一些高年级同学(如研三、博四)的需求。

4

      超过一半的同学办公地点集中在院系楼之间,即资环楼与生科副楼;而图书馆、实验楼与教学楼的这几位同学基本保持双地办公状态,即既在院系楼中办公亦在第二地点办公。选择其他的几位中,填写较多的是后勤楼办公,后勤楼是学术部传统宣传方式——海报宣传的一个盲点。

      第二部分,答卷人习惯偏好分析。

5

      近八成的同学都是通过微信或者qq群接受到学术方面的信息,其次是由老师告知等方式,传统的海报宣传也超过半数。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较新的一些模式比如微信公众号推送尚不够有影响力,一来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公众号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邮箱群发等。

7

      在关于参加讲座频率的调查中,过半数的同学每月参加1-2次讲座,而另一小部分同学则每学期参加1-2次。具体原因主要归因于时间不够以及对讲座本身的内容不感兴趣。

8

      那么,什么是同学们感兴趣、有可能参加一个讲座的原因呢?令人惊讶的是,对讲座内容的兴趣因素甚至超过了对科研的需求,印证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些情况下,即使不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也会陪伴同学或者朋友去,也占了一些比例。对于导师的要求与推荐,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会选择去听,也就说有一大半的同学并不会因为老师的要求就会去听某一个讲座。同学们的独立自主性还是非常高的。

9

      在参加频率跟感兴趣的讲座内容交叉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讲座频率更高的学生自主能动性更高,或者说对于导师推荐所占比例更小,而参加次数较少的同学中有过半的同学是因为导师要求才参加讲座。

10

      既然内容才是能打动同学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内容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百分之百的同学选择了专业相关,毋庸置疑,大家在潜意识里还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其次一些前沿科学的讲座也得到了很高的票数(82.35%),实用技能如论文写作等也颇受欢迎(55.88%)。

      第三部分 讲座日程

11

      通过日期和时间的较差分析可以看出来在工作日的讲座时间一般集中于上午十点左右,而对于周末的时间则更倾向于在三点之后举办讲座。



      而在讲座规模上同学们普遍偏向于1-2小时、三十人以内的讲座,1人或2人主讲。

15

      第四部分 其他内容

      在对兴趣因素及参加可能性进行交叉分析的时候,发现对讲座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并不会百分百全都依照内容题材进行讲座选择,相反是对讲座形式感兴趣和陪朋友的同学更在意讲座的内容题材,也就是说,如果对这个内容不感兴趣,就算是需要陪伴小伙伴,大家也会拒绝的。而更看重主讲人的也是对讲座形式感兴趣的同学们。

16

      很高兴的,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讲座是一种对自己科研生活有帮助的形式,没有人认为讲座没有任何帮助。而一些同学愿意尝试除了讲座之外的形式,比如线上交流以及学术沙龙等。

17

      对于讲座形式、内容的主观题调查中,所有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都表示出强烈希望有本专业相关的讲座;环境科学专业的则有过半的学生持相同看法,并提出了希望能有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点的讲座,以及多学科综合性讲座等;生态的同学也非常注重本专业相关讲座,并提出了希望听到更多前沿科学相关与应用性、时效性较强的专业讲座。

      小结:

      首先,这次的调查问卷需要感谢各个专业年级的众位师弟师妹师兄师姐大力支持、诚恳相谈,也谢谢路老师对研学术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学术部接受到了很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受宠若惊。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自己工作的不足,也发现了许多我们工作中“想当然”的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考虑到我院办公地点日益分散,而传统宣传手段成本较高,在宣传方面应加强新媒体的能效,一方面加强大家对新媒体的关注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如何做出题材内容“第一眼”就吸住眼球的新媒体宣传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在活动时间时段上需要有所改进,之前根据研究生课表,我们主要选择了周三、周五下午与周六的白天,忽略了同学主观意愿,我们现在逐渐把活动调节为工作日上午十点左右,周末三点以后的时段。尽量将活动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1-2小时之间。

      3.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就发现低年级同学的积极性较好调动,而高年级同学尤其是要毕业年级的积极性非常低。一来是因为毕业生各种事情繁忙,另一方面也跟活动内容侧重有关,应该在以后的活动中增加一些面向高年级的方向。此外,调查问卷本身的设计也有一些逻辑上的漏洞与重复,比如第7与14题有些雷同,还有对于其他学术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扩展一些问题。

      最后,再次感谢各年级及各专业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生环研会学术部将会组织许多精彩的活动,届时欢迎大家能拨冗前来!让我们把“生环学术、还科学以炫酷”的精神进行到底!

      希望此次问卷结果能给我们的老师们及其他学院相关学生工作者们一些借鉴,如果您有更为宝贵的意见可以及时反馈给我们,给我们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

 

 

 

作者:武婧轩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