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和发言

发布时间:2016-06-29浏览次数:9080

潘靓老师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学院党委书记 潘靓)

DSC_6206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用简朴但庄重的形式为2016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代表因故未能出席的陈小勇院长,向我们67位本科毕业生、73位硕士毕业生和9位博士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初夏六月,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学子的毕业情怀,资环楼里处处可见身着学位服拍照留念的毕业生。陪着你们拍摄毕业合影,为你们录制毕业晚会祝福视频,欢笑与泪水、意气与感伤、纯真与自信,满满地写在你们的脸上。作为学院党委书记,平日里虽与你们接触不多,可却时时关注着你们的成长与发展,今天,我既为你们的毕业离去而有些许伤感,但又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感到最由衷的高兴!

      正如我在给你们录的毕业视频中所说,你们是很特殊的一届学生,在你们求学期间,学院经历了从环科系到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蜕变,迎来了学院与学科全新的发展。而你们也在见证学院“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同时,用你们的聪慧与汗水,为学院铸造新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们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用智慧和激情参与了学科的建设和学院的发展,你们当中有赵小希等8位同学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许敏超等10位同学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你们中,有到政府部门、研究所、学校、企业工作的,有继续在国内求学的,也有远赴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深造的,学院为你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

      人生最难离别时,在同学们即将奔向新的征程之际,我想送大家几句话,算是我个人给大家的临别赠言吧。

     一是希望同学们要“进取”,要继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们不可能穷尽知识,但只有始终秉持着对未知深深的好奇和对科学努力的探究,我们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二是希望同学们要“执着”,要始终坚持对工作的高要求。同学们很快要进入人生的新征程,可能是继续学业,也可能是踏上工作岗位,但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要有“钉钉子”精神,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韧,唯有持之以恒,才必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三是希望同学们要“关怀”,要坚定为全人类谋福祉的情怀。同学们是生态环境学科的学生,学习、研究、从事的是为了让地球能持久承载人类、使全人类能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十分伟大高尚的事业。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从身边点滴关怀起,且行且珍惜,将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传递到你们能辐射到的各个角落。

       今天之后,同学们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友。从科学上讲,我们大概都可以算是“太阳的后裔”,而从学源和情感上讲,我们都应该是“生环学院的后裔”。今年是环科系建系30周年,10月将举行院庆活动,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并且持久的以生环学院校友的身份参与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当中来,希望各位校友与学院互动共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过几天,你们就将背起行囊,离开学院、离开学校。但无论你们走的多远,学院永远都是你们的港湾,学院的老师永远都欢迎你们回来看看。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自己做的事是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最高的善”,所以善良的我由衷地祝愿生环学院每一位毕业生都能追寻自己的善并拥有自由而幸福的人生!

      谢谢大家!

 

谢冰老师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教师代表 谢冰)

DSC_625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典礼上,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心情非常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毕业生同学致以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 你们即将奔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我由衷地为你们高兴,为你们自豪!

      谢谢学院邀请,让我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同学们谈谈在师大学习和工作的体会。今年是学院的前身环境科学系成立30周年,也是我进校30年纪念。从这点上来说,我是大家的大师兄。30年前进入环境科学系的时候,那时系才刚成立,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都没有,教学条件也很简陋。然而老师做学问都很严谨,为人低调务实,老教授亲自带教我们这些刚刚入学的懵懂学生,上庐山,天童野外实习,爬黄山、赴淀山湖和长兴岛进行科学研究,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那个时候我记得每个假期都安排的满满的,跟着老师做科研,虽然辛苦但是收获颇丰,我想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环科人辛勤耕耘和努力工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态与环境学院。正如我的经历。今天的生态环境学院将是你们明天里的记忆,容颜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化,但老环科人的传统和精神是永恒的。

      同学们在华东师大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青春时光,学校里到处无论图书馆,丽娃河畔、樱桃边,还是绿茵场上,都留下有你们青春的梦想,奋斗的身影,也有你们洒下的汗水和泪水。在这里你们获取了知识和力量,在这里你们结识了一生的好友。毕业对大家来说,那些通宵准备考试、做实验或赶论文的日子也许告一段落了;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师传授给你们的具体知识可能会被淡忘,但这些美好和辛酸的往事交织而成的学生时代,老师给予的熏陶,学校赋予的精神品格将永远伴随你们,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一个部分;将来,当你历经沧桑蓦然回首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学校学院仍将是你的精神归依,老师是你的心灵慰籍,而你们也将是老师永远的牵挂。

      作为老师,在向你们表示祝福的同时,也向你们表达几点体会和希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无论将来你在什么样的岗位,都不要放弃你曾经的梦想。不放弃梦想,是成功者必须拥有的心态。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在遇到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在面临低谷和挫折的时候,在抉择“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的时候,你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只有梦想,才有可能。

      其次,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继续学习。无论你是否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无论你是否从事你自己喜欢的工作,无论这么多年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学以致用,你们都要记住,学校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即使博士毕业也要从最普通的工作开始,去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社会规则。工作阅历和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是终生不息的,也是可以让你享用一生的。

      再次,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们在座各位当中将来可能会成为知名学者、政府高官和商业精英等等,但事实上,更多的人还将平平淡淡地工作和生活,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平淡中创造自己的精彩。而无论是怎样的精彩,都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带来的,但这份精彩,却能够让我们一起都为你喝彩。

      同学们,你们承载着学院和老师们的厚望,即将离开校园。母校和老师们关心着你们,相信你们会迈向成功,更期待你们获得人生的幸福。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们将来是有所成就还是暂时受挫,无论什么时候,学院永远都是你们的家,都会一视同仁地拥抱和欢迎你们回家。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的心中既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也有些许离别前的伤感。亲爱的同学们!珍重、再见,常回来看看!

      最后,祝毕业同学们鹏程万里,一路平安,一生幸福!谢谢大家!

 

 

陈丹同学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发

(2016届研究生毕业生代表 陈丹)

DSC_622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作为研究生同窗们的代表发表毕业感言,我感到非常荣幸。

       时光飞逝,我在华师大生环学院学习已经七年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三年前本科毕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晃神的功夫,我站在这里,要与我亲爱的母校、亲爱的学院告别。对于这所学校,对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是依依不舍的,因为这里承载了我最初的梦想和最天真烂漫的时光,同时也记载着我的成长与改变。

       研究生三年是崭新的三年,与本科时期相比,我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有机会接待学术大牛、国外学者探讨学术前沿,也面临着研究失败、论文写不出的窘境。但不变的是同学间的友谊、导师的点拨鼓励、华师大求实创新的精神。

回想过去三年的时光,五味杂成。

       研究生三年是忙碌的。忘不了大组会上,讨论激烈,争锋相对,观点碰撞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学术热情。忘不了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的日子,多少次结果不理想推倒重来,依然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持着。忘不了外出调研时,受访者一句关心的话语和尽心的配合。

       研究生三年是艰辛的。还记得,野外调研走在黄浦江边害怕掉下去的恐惧。还记得,小论文一遍又一遍与导师探讨,文件名从“初稿”变成了“第n次终稿”。还记得,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漫长过程,犹如十月怀胎,一次次地与导师讨论如何修改,从大刀阔斧改结构到一章一节修订标题,煎熬、焦灼的情绪如影随形。

      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满意的。望着这本凝聚了我和所有帮助我的人的智慧的论文,曾经的焦灼归于平静。很荣幸能成为导师的学生,虽然导师很忙,但依然尽心地创造机会与我们探讨学术、鼓励我们参加学术会议、关心每一个人找工作的进展并提供建议。很荣幸能成为生环学院的一员,在这里的学习时光,我似乎体会到了什么是学术研究:“这是一个钻研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专注力和恒心,不要期待别人给你答案,答案要靠自己去寻找,更重要的是,找到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

       研究生三年是开心的。正如歌词里所问的“华师大的姑娘真的那么可爱么”,是的!不仅是姑娘,华师大的汉子们更可爱、更暖心!我们三五成群,在樱花树下、向日葵前、油菜花前、马鞭草前用相机记录下美丽的瞬间。我们呼朋唤友,到球场、操场、游泳馆挥汗如雨,到河西来一盘小龙虾畅谈比天高的人生梦想。毕业后的我们将要各奔东西,有人学术有成继续深造,希望你们能在各自的领域收获成功;有人出国留学,希望你们身在异国他乡,别忘了照顾好自己;有人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希望你们坚持梦想、事业有成;更多的人或许和我一样,职场新人,就要离开象牙塔,去社会上闯荡,加油,真诚交友,努力工作!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流的汗水,是当时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我想对在座的各位说,我们流过的汗水,是知识的积累,是能力的提升,我相信战胜困难的经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三年前保研时我选择了环科专业,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华师大的环科专业,因为这里是我热爱的学校,这里有我敬仰的老师,这里有可爱的同学们。无论多么驻足留恋,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最后,我谨代表生环学院的学生们,祝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发展越来越好,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谢晓芸同学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16届本科生毕业生代表 谢晓芸)

DSC_624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环境科学专业12级本科毕业生谢晓芸,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进行本次发言。感谢老师信任,让我很有压力的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集会上回首过去的四年。

      算算时间,从小学起我们也已寒窗苦读十年余六,比古人艰难困苦许多。在这16个年头32个学期的开学报道中,2012年9月8日是我唯一确切记得的报到日期,当然不是学校的图书馆校园记忆显示才记得的,只是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再也不能难过了就回家在父母那儿撒气,想吃什么好吃的就张嘴报菜名等人做好吃现成的,大多数的我们不得不开始一年只能回两次家的日子。

      初来乍到时,只觉得校园里的树都是小树苗,风一吹就倒的样子。走在校园里,看着校园里忙碌的新生和喜笑颜开的家长,心里有迷茫、有期待、有慌张,不知道接下来的四年会怎样度过,期待即将发生的所有,想尽度过尴尬的适应期。可等到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自己一次次看到校园里的新生时,又会很羡慕,羡慕面对未知充满好奇而勇往直前的学弟学妹。我们总是在不断长大,对现状不那么满意,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有时候回过头,发现自己曾经想摆脱的状态,竟是再也回不去的。

      印象中大一时老师问到有多少人是第一志愿填写的本专业时,仅有少数几只手举起,不知道到了现在,同学们是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所“被选择”的专业的。仅对我自己而言,我是庆幸的,庆幸自己是在极其有爱的环科度过这四年。因为只有在这儿,我才能认识你们。几个寝室的同学凑一起通宵玩桌游,深夜谈心,替同学打抱不平的日子令人难忘;大半个年级的同学晚上聚集于实验楼,放着音乐蹦跶着准备晚会节目的日子也令人难忘。而最让人难忘的必然是天童野外实习,不管是清晨五点起床观鸟、全副武装穿梭于树林之间,还是自作聪明穿雨鞋爬山累个半死,短短几日处处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从未没想过深夜聚在一起不为桌游不为打牌,而是为了认植物、准备小组课题,更没想过整个年级的同学可以一起聚餐、把酒言欢,在天台和徐启新老师聊人生,被喝高了的同学灌鸡汤。

      所有我们能回忆得起来的,都是这四年没被浪费的最好证明。生活总是处处有惊喜,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发生。不管我们当初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到这儿,经过这几年,应该都是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的,或许是坚不可摧的友情、又或是美好的爱情,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所获,那就去学信网看看录取前后的照片吧,至少颜值提升了不是吗?

      时间是这世上最坚不可摧的存在,而离别是一定存在的节点。今日过后,我们就要各奔前程,选择离开校园踏入职场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不被规则所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希望选择继续读书,特别是出国留学的同学,在陌生的地方能照顾好自己、学有所成。祝愿大家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谨代表12级生环学院的学生,感谢这四年来给予我们谆谆教诲的老师,祝生环院日益壮大。

      最后的最后,我想对12级各位说三句话。第一句,希望大家面对未来,少留遗憾,不要后悔,大步向前走。第二句,感谢在最美好的年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你。第三句,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