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参加“垃圾去哪儿了”校外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5-12-14浏览次数:1738

      2015年12月9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74位同学,由我院张勇老师、杨赟悦老师和3名研究生助教带领,共赴徐浦大桥垃圾中转站、老港废弃物处理处置基地,参加“上海垃圾去哪儿了”的校外实践活动。作为我院大一新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生态学专业选修《环境问题观察》课程的第二次参观实习,本次活动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垃圾箱里的垃圾被环卫工人运去了哪里?本次行程的第一站就是是徐浦大桥下的垃圾中转站。这里负责转运浦西地区每天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是上海以至于全国设备最为先进、管理最为规范的一个集装化垃圾中转站,属于上海城投环境集团。

      上午9:50全体师生坐校车从闵行校区出发,半小时后到达。大家被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由专业讲解员带领,轮流观看徐浦大桥垃圾中转站的宣传视频,并参观公司历史陈列馆、垃圾中转压缩中心、垃圾集装箱运输码头、中央控制室等。参观完毕后,全体师生在徐浦基地食堂共进午餐。

徐浦基地领导讲解

徐浦基地领导讲解

 

观看徐浦大桥垃圾中转站宣传视频

观看徐浦大桥垃圾中转站宣传视频

 

参观公司历史陈列馆时认真记录的同学们

参观公司历史陈列馆时认真记录的同学们

      陈列馆中展示了过去的垃圾运输处理方式。从50年代的帆船、70年代水泥船,到90年代货机驳船、如今600吨的集运船,一样运垃圾,但科技手段和装备的改变给收集、中转、运输各个环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参观垃圾车如何有序倾倒垃圾

参观垃圾车如何有序倾倒垃圾

 

参观垃圾中转压缩过程

参观垃圾中转压缩过程

 

参观垃圾中转压缩中心

参观垃圾中转压缩中心

      图为大家参观控制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基地内的整个运转过程都是全自动操作的。基地入口处有道口识别系统,对外集卡和箱体自动识别、称重,然后驶入压缩机位进行压缩装箱,或者直接桥吊装船。每个环节的实时操作、箱体流转、分布,甚至驶出码头的船只都有定位,一目了然。

走过转运垃圾的集装箱

走过转运垃圾的集装箱

 

前往码头参观

前往码头参观

 

每天青春垃圾集装箱在码头被吊到船上。。

每天清晨垃圾集装箱在码头被吊到船上,六小时后到达老港垃圾填埋场。

 

111

      图为工作人员在码头为大家讲解垃圾集装化管理。原先散装运输,小区里的垃圾运到码头,像漏斗一样直接倒入船只,不仅有扬尘、水污染,气味也大,装卸过程中还会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现在用集装箱运输,散装垃圾也有称重系统,通过中转站压缩,把垃圾水分挤掉后装箱,隔绝了气味,也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二次污染。

正在认真思考的同学和认真记笔记的同学1

正在思考的同学和认真记笔记的同学1

 

正在思考的同学和认真记笔记的同学2

正在思考的同学和认真记笔记的同学2

两组师生分别在徐浦大桥垃圾集装箱码头合影1

 

两组师生分别在徐浦大桥垃圾集装箱码头合影2

两组师生分别在徐浦大桥垃圾集装箱码头合影

 

同学和老师们在食堂用餐

同学们和老师在食堂用餐

 

老师与助教的合影

老师与助教的合影

      下午2:00,全体师生乘车到达了本次参观的第二站,位于浦东东海之滨的老港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基地,也就是垃圾运输船的终点站。基地占地约29.6平方公里,面积和澳门市区相当,负责上海全部生活垃圾的填埋和焚烧任务,是国内最为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基地。

      大家一起先观看了宣传视频,之后仍是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由讲解员带领进行参观。首先参观垃圾填埋场,由于老港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巨大且场区内不允许随意走动,所以填埋场的参观过程为坐车参观,在指定安全的位置大家下车短暂参观。

 

观看宣传视频

观看宣传视频

 

老港垃圾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基地的模型

参观老港垃圾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基地的模型

 

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老港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基地的整体规划

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老港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基地的整体规划

 

雨中的垃圾填埋场

雨中的垃圾填埋场

 

下车参观的同学们1

 

下车参观的同学们2

下车参观的同学们

      两个小组参观完垃圾填埋场后先后进入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进行参观。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是上海市政府重点工程,同时该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之一,其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年处理垃圾100万吨,年发电量超3亿吨。中心讲解员先通过模型为大家介绍了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工艺流程,接着带领大家参观了抓斗操控室和中央控制室在线监测系统。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焚烧厂的污染物在线监测实时结果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焚烧厂的污染物在线监测实时结果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楼大厅,戴防护用具的同学们1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楼大厅,戴防护用具的同学们2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楼大厅,戴防护用品的同学们

 

讲解员带大家参观抓斗操控室1

 

讲解员带大家参观抓斗操控室2

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抓斗操控室

 

再生能源中心工艺流程的演示模型

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工艺流程的演示模型

 

参观中控室1

 

参观中控室2

参观中控室

 

第二小组同学和老师的合影

第二小组同学和老师的合影

      本次“垃圾去哪儿”参观活动圆满结束,活动效果甚佳,师生反响热烈。本次参观活动让大家直观地了解了垃圾从产生到运输再到处理的全过程,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少制造垃圾的同时也激励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启发了专业思考,开阔了专业视野,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参观实习是我院《环境问题观察》课程今年的第二次活动。该课程是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建设项目“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建议成果,且已经列为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正在争取在2016或2017年建设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该课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结合《环境科学概论》课堂讲解,通过参观和考察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辰山植物园、吴泾第二发电厂、老港垃圾填埋厂(垃圾都去哪儿活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崇明西沙湿地、可口可乐公司、SGS公司环境实验室、紫竹科学园区、上海市环境监测站、上海华闵环境科技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公司等单位,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以环境问题观察为起点,了解环境现状、理解社会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激励专业学习,为培养创新型环保人才奠定基础。

撰稿:王文佳;摄影:霍张玲 王文佳 张勇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