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以及9月21日星期三下午4:3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环境小课堂讲师团、团委实践部和O3协会成员前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课,担任本次课程的讲师为吴晓晴、李瑞鹏以及周霄怡、裘世唯同学。
讲师们通过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引入本次环教课的主题
讲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雨为切入点,带领小朋友们观察下雨后森林和城市中河流的变化过程,这充分调动起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之后讲师们向小朋友介绍了雨的相关知识,从雨水下渗引申到环境问题,呼吁小朋友们争做雨水利用小卫士。
小裘老师和小李老师为小朋友们普及雨的相关知识
小李老师和小裘老师首先为小朋友介绍了雨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小朋友思考雨落到地面之后的去向,从而引出雨水下渗的概念。
讲师提问启发小朋友们思考
通过小李老师和小裘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们开始积极思考人类活动会对下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雨水下渗究竟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讲师着重讲解了砍伐树木对下渗的影响。小朋友们积极发言并不断提出自己的疑惑,不少小朋友都用了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课堂氛围活跃。
小周老师和小吴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小朋友们讨论的基础上,小周老师和小吴老师为小朋友们总结出了城市化带来的雨水污染、管网溢流和洪涝灾害这三个环境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们思考解决办法。小朋友们积极发言,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随后,小周老师和小吴老师也为小朋友列出了通过雨水利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八个方法。小朋友们表示其中有不少都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很快就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了。
小周老师和小吴老师正在呼吁小朋友争做雨水利用小卫士
小朋友们认真听课
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和讲师互动,主动向讲师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小朋友们通过本节环境教育课,学习到了雨的相关知识以及环保理念,了解到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表示愿意积极争做雨水利用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