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斌同学分享了《恰同学少年》第1-7章的阅读体会。他从辛亥革命后,社会百废俱兴的历史背景说起,当时的湖南省第一师范作为千年学府,积极承担开民智、兴教育的社会责任,力求能教出一个于国于民还有些作用的学生,这也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社会责任相同,正是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青年毛泽东在杨昌济与孔昭绶先生的教导下,明白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做事要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同时,在求学的同时,还须注重修身立志,修学储能,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李全弟同学怀着对革命领袖的好奇心,翻开这本震撼心灵给予他无限斗志的《恰同学少年》,并分享15-21章。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颗颗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心,仿佛催促着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也为我们谱写心中最美的诗篇。穿越时空,那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让人浩气长舒,激起我内心深处潜能的正义感。明耻篇使我看穿有的人邪恶的嘴脸,而有的人却让我领会昂首向前:一句"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不移"掀起我内心的波澜,瞬间万分感概就像汹涌澎湃的巨浪涌上心头;书生练兵则告诉我:没有一个野蛮强健的身体,光有满脑子书中,那国家的强没有了武力的振兴何提成就啊。

图文:姜玉婷、刘志斌、李全弟、刘鹏程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学生感想
李全弟:沧海横流,方显本色。我从这次灾难中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强大力量,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也从这次疫情防控学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生在中华家,更要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王小玲:关键时刻,我们也要给予政府信心和时间,不轻信网络谣言,相信中国力量,相信拿到手上的粮食和蔬菜。因为,每个人都是防护疫情的第一责任人。
姜玉婷:经历一个多月的封闭在校,幸运的是我们在学校里,有非常多守护我们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能顺利吃上三餐,这一切都显得弥足珍贵,感谢所有守护我们的“大白”们。大家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相信我们很快能熬过这一场战役。
刘鹏程:从疫情人数的急剧上升,到如今疫情开始有下降并控制住的趋势。这都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体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努力下,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疫情过后,我觉得我们更应怀有感恩的心,怀有对生命的敬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