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精神,阅读经典书目,拓展国际视野——生环学院20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党团支部联合开展“百年变局与当代中国”校园主题活动日暨“经典阅读季”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22浏览次数:531

     百年变局百年路,正是读懂中国时。为丰富疫情期间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党团支部青年的爱党爱国情怀,引导党员团员青年坚定信仰,从经典阅读中思考时代精神,传承革命品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党团支部于2022年4月20日20:00在线上联合开展“百年变局与当代中国”校园主题活动日暨“经典阅读季”活动。本次活动以人物介绍、散文朗诵、主题辩论、读书心得分享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由团支书王茜亚同学主持,党团支部全体成员和辅导员路葵老师共同参加。
1
团支书王茜亚同学主持此次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精神。活动首个环节,吕冰薇同学以小导游的形式,从清贫作风永葆公仆本色、威武不屈坚守革命本心、生命如火延续革命精神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光辉的一生,其撰写的近十三万六千字狱中文稿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方志敏同志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2
吕冰薇同学介绍方志敏同志人物事迹
      随后,吴海鹏、赵铖钰、李尤、吕冰薇四位同学带来了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散文《可爱的中国》中经典片段的朗诵。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让每位同学都深切感受到方志敏同志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告白与对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炽热的希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即使身陷囹圄,方志敏同志依然用青春昂扬的语调展望了富强中国的壮丽愿景。在四位同学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精彩朗诵中,同学们无不感召于方志敏同志的赤子情怀与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自觉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吴海鹏、赵铖钰、李尤、吕冰薇四位同学带来《可爱的中国》经典片段朗诵
      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团结与强大,中国政府调动组织的能力、中国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让世人为之惊叹。活动第二环节,李然同学就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与中国科技“硬核”力量进行了简单介绍。从AI算法、5G新应用到无人机消毒、人工智能机器运输物资,以及远程医疗平台、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无不凸显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底蕴。此外,中国在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分享抗疫经验,及时复工复产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为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助力。中国用负责任的态度,为全球抗疫争得了“机会窗口”,奉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对策与中国力量。
4
李然同学分享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与科技力量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活动第三环节,两支辩论队伍就“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坚强自信;反方则认为外来文化会以文化入侵、文化渗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在如今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不可不警惕外来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整场辩论赛气氛十分活跃,双方队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交锋。本次主题辩论帮助同学们拓展了国际视野,认识到面对外来文化要去粗取精,同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5
两支辩论队伍就“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辩论
      4月20日是春季学期校园主题活动日,党团支部向同学们推荐了张维为教授《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经典书目以及相关纪录片,并提前收集大家的阅读心得。活动第四环节邀请了王蕊同学和朱旭阳同学进行读书心得分享。王蕊同学谈到言论自由是一种包容的自由,是一定范围内的相对自由,中西方政治领域内的言论自由各有特点,不能持“双重标准”,片面看待问题。朱旭阳同学就“何为爱国”谈到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更是祖国文化的软实力,对同学们来说为祖国奋斗远远不能停留在言语的表面,而是需要用青春和热血去奋斗去拼搏。
6
王蕊、朱旭阳同学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活动的最后,路葵老师结合本次“百年变局与当代中国”主题活动以及上海疫情现状进行总结发言,对于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的用心准备给予充分肯定,也分享了自己由隔离在家40天后返回校内,目前正在缓冲隔离观察的心路历程。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全校师生一定要凝心聚力、齐心抗疫,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7
参会情况

文:王茜亚、张聪伶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同学的读书心得:
邓熠鋆:在观看了多期《这就是中国》的节目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第49期栏目——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在当今全球,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遭受着新冠病毒的侵袭,而正是在面对这一病毒危机时,不同的抗疫策略也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担当。在整场抗疫阻击战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自信与实干,也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实现新时代下的崛起必不可少的品质。新冠疫情毫无疑问给我们带来了伤痛,但是也催生了无穷的勇气和信心,在我们团结一致的努力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迎来迟到的“春天”。

王茜亚:中国,我伟大的祖国,在我心里固有的印象是一个温文尔雅、不骄不躁的大人,当西方国家不断造谣污蔑他时,他不会像小孩子那样冲动动手,不会像斤斤计较的小妇人一般以牙还牙,每次都会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出现,为世界和平采取一系列对策。就是这样一个大人,能把我们14亿人口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又一个惊艳外国人的中国模式、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可是,回想过去,这样的一个大人还是外国人口中的“东亚病夫”,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到被迫卷入各种世界大战,到一步一步沦为西方侵略者的工具,我们简直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大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么困难,也更能体会到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有多么伟大。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曾雨霖:在看完《这就是中国》节目后,我内心激动不已。这份激动既包含了对伟大祖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惊叹与佩服,又包含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对祖国强大的感动与欣喜。因为中国再也不是那个百年前受外国侵略的屈辱的国家,再也不是那个人民疾苦、社会动荡的国家。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大国,中华民族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全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人民与领土,不让中国人受到外国的欺辱。中国的迅猛发展已经用事实来证明了自身的强大与优秀,但同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国际形势问题等等,我国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

王莹:从短短的几集节目观看中我便能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迅猛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与照顾。节目中张维为教授的主题讲述总能唤起我无限的自豪感,结合疫情期间我国积极采取的防疫措施,不放弃的态度,白衣天使们的无私付出,志愿者们的踊跃表现,更加体会到我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党和国家时刻挂念着。只能说,此生不悔入华夏!

赵铖钰:中国在这些年发展迅速,创造了很多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在许多方面迎难直上,承担起大国责任。中国的崛起让世界都为之震惊,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年代的崛起,是靠中国人的智慧、勤劳、勇气甚至是牺牲换来的。从一贫如洗到民族复兴,中国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确实非常不容易,中国确实有敢叫日月换晴天的能力和魄力。“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能感觉到中国的巨变。中国也始终以人民为上,一切为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