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校史底蕴 传承师大精神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环境学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学习“党史”、“校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次数:841

      恰逢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华诞,修缮一新的校史馆重新亮相开馆。为充分利用学校红色资源教化育人,增强青年党员爱国爱党、敬校荣校的意识,2021年11月17日下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环境学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携20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赴中北校区开展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感悟校史底蕴,传承师大精神”为主题,主要参观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校史馆、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和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3个红色展览场馆。

1

      进入校史馆,一份份图片和视频、一件件旧物与画册让党员们置身于沧桑厚重的华师大建校时代。讲解员围绕“溯厥渊源、矩范良师、抟和群科、霄汉思齐、寰宇争高”五个板块,生动细致地阐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师大精神。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学习了建校初期大夏大学所倡导的“自强”和“三苦”精神及光华大学 “知行合一”、“格致诚正”的校训,领略了当代“智慧的创获、品行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深刻感受到学校践行“育人、文明、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卓越育人,师大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此外,党支部安排了校史院史知识竞赛,答对可获得一张手绘版师大明信片留作纪念。党员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现场气氛活跃。

2

      参观教育学部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期间,党员们通过互动屏深入了解两位先生一生的成就,浏览了两位先生毕生的学术著作及后辈学者撰写的文献书籍。室内首次陈列了多份孤本、原本和手稿等珍贵资料,配置了沉浸式体验馆的3D动画,详细展示两位先生的生平事迹,让人印象深刻。

3

      活动最后一站是经管学部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室内布局紧凑、错落有致,陈列着图片、实物及板报,集合多媒体设施与触控系统,图文声像并茂,全方位展现了陈彪如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党员们重温了陈先生投身革命、负笈西学和学成归国等故事,切身感受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崇拜与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4

5

      11月24日下午,支部于闵行校区党建中心举办了学习“党史”“校史”座谈会,包括时政新闻和心得交流两部分,支部书记朱英华主持本次会议。第一党小组范业弘带领大家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全体党员们围绕党史校史、参观活动及华师初体验等发言:有党员同学表示参观校史馆活动加深了对校史校情的理解;有党员同学认为开学以来不管是舍友同学,还是校友导师,都亲切友善,感受了“爱在华师大”;还有党员同学对党支部建设及活动安排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开展校外党建活动,丰富支部生活。

6
7
      本次党日活动,不仅带领党员重温了建校7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切身感受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促使每位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师大精神薪火相传。
8


附部分同学感想

范业弘:参与本次党支部活动,有幸漫步华师中北校园,依次参观了校史馆、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和孙中山先生展馆,收获颇丰。华师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参与者,70年校史串起了全部的故事,从大夏到华师、从孟刘校长的开荒到文理科大楼的拔地而起,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艰辛,太多的努力掺杂其中。让人不由感慨,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其实并不遥远,楷模就在身边,就蕴含在每一树一花,也深埋在每一个华师人的心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该到当代青年的我们,种下树种了。
汪逸凡:踏入中北校区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便是如画一般的景象,红色的墙体,满校园的植物与贯穿校园的丽娃河,无不给人一种庄重与神秘的感觉。我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这让我深受鼓舞,学校的不断发展是因为人才的不断涌现,而学校这个平台又能给新人才提供广泛的平台。
朱峻萱: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时刻牢记华师大校训,积极进取,不断向前,今日我为学校自豪;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争做一名合格的华师大人!
蔡景丽:“五卅”惨案后多位爱国师生愤然离校,在社会各位爱国志士的捐助下,孟宪承教授带领组建了光华大学。光华大学秉持精英学校的作风,用心教学,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光华”的美誉。。在华师大的校史中,我们上承大夏与光华,真正的华师大学生永远热爱国家,永远有热血,永远不屈服!从过去经历中汲取精神为了未来,校史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给了我们去往心中彼岸的底气。

文|陈敏、方茹
图|陈敏、朱英华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